个人英雄、集体主义与名人名牌

时间:2022-10-19 10:50:34

个人英雄、集体主义与名人名牌

西方的《圣经》与中国的神话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从《圣经·创世篇》谈到上帝七天创造世界的故事所体现的个人魅力和个人英雄主义, 也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女娲、燧人、神农,谈到他们所体现的集体主义思想。神话与现实的区别只是时间—— 这句话也许就是说,我们儿时所听到的故事,不管是西方的《圣经》还是中国的神话, 对我们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还记得美国电影《几个好男人》(A Few Good Men)吗?两三个斗士把庞大的政府机构和众多的官员打垮,拯救正义,压倒邪恶。还有《超人》。欧美人热衷歌颂的个人英雄,在我看来就是单枪匹马创造世界的上帝的翻版。而华夏子孙更相信“人心齐,泰山移”,这跟我们孩提时代耳濡目染的古代神话不无关系。在这篇文章里,我想通过在荷兰的见闻, 探讨一下西方个人英雄主义是怎样区别于中国集体主义的。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欧洲人以及在文化上与他们一脉相承的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他们的人文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欧洲总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国家有几十个,而人口加起来也远没有中国多。就拿荷兰来说吧,面积约为中国的1/250,人口约为中国的1/100。德国和法国大一些,但和中国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池子小,一条稍微大一点的鱼就能翻起俩浪花来。还真别说,荷兰的外号恰好就是“青蛙池小国”。个人英雄主义盛行,大概也因为个别伟岸英雄的臂力着实能够对国家的走向有一定影响。

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具有长久的排他性,和中国的“风水来回转”、“皇帝轮流做”、“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截然不同。荷兰有一位已在前几年去世的作家,离世前的几十年里被媒体和文学界称做“惟一的伟人”,这个词来自《圣经》,是“上帝”的代名词。荷兰文学批评家擅长挖苦讽刺刚出头或小有名气的作家,但对这位作家几无不敬之辞。一位荷兰作协要人本是一家大报纸的文学评论家,几十年前因在一篇文章中没有奉承这位作家的一本新书,竟被报社解雇。

按理说,荷兰是个清教徒国家,大家谦虚谨慎,都怕做出头鸟。 荷兰有句俗语:“所有高出一点的麦穗都要剪掉。”可是这个以自敛为习的国家,由于信仰个人英雄主义,却能接受“惟一的伟人”拿着烟斗,傲视众生,开口闭口他最棒。

在商业界也一样。社交网站就是一例。在欧美,如果某个公司推出了一个覆盖面较大的社交网站,别的公司就不太会推出类似的产品和这现有的网站一决雌雄。

第二个例子,在荷兰,你要想在一个小区开个中餐馆,得先看看这里是否已有这种饭馆。荷兰商业法律规定,在多少平方米内和多少人中只能有几家同类的饭馆,以避免小区内有两家或多家餐馆的相互竞争。

欧美人热衷于建立品牌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减少竞争对象。在这里,一旦出现名人和名牌,就容易被大众拜为偶像,名利双收。别人要想拿鸡蛋砸石头,和名人名牌叫板,需要极大的勇气。我有一次做讲座,向荷兰人介绍中国曲艺。 当我描述艺人们怎样打擂台唱对台戏时,他们都傻了,说中国人看着挺斯文的,怎么如此胆大包天,敢向权威挑战?

名人名牌对潜在竞争者的威慑力和大众对他们的普遍接受,加上社会舆论和法律的保护,使欧美国家不大有抄袭品牌的现象或把“惟一的伟人”拉下马的企图,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较长时间独霸鳌头。中国古话“三世而竭”,在此行不通。

名人名牌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优点不少,但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竞争对象不多,缺少提高产品质量的紧迫感,于是不进则退。

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

名人名牌在欧洲不光是高质量的象征,更是垄断的手段和垄断成功的符号。欧洲人崇拜名人名牌,一方面是尊重质量,一方面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认同。追名人买名牌其实是花重金承认和扶持这种垄断。名人和名牌为了固定自己的地位,不惜花重金请明星造势。如此这般,雪球越滚越大,到最后都不知道雪球里面到底是什么东东了。

中国的集体主义不光体现在“人心齐泰山移”上,也体现于各行各业不断的竞争上,包括合法的不合法的竞争,这就使名人名牌独占鳌头的周期相对短一些。激烈的甚至无底线的竞争使行业内出现无序状况,但阵痛亦能催生出优秀的人才和产品,着实是英雄辈出、各领。但这也会使投机取巧者钻空子,使假冒伪劣大行其道,甚至使劣币驱除良币。

无论如何,说句实话,中国地大物博,能人一茬一茬的,在这里垄断比在欧洲小国难度大得多。你好,谁买你账呀?别人回家琢磨琢磨,明儿就想法子超过你。而目前在中国被买账的反而是西方的名牌,中国人大把的血汗钱就这样被欧美人赚去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我们一旦懂得西方名牌的原理,也许就不再会花冤枉钱买个标签,拿勒紧裤腰带挣来的钱打水漂了。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名人名牌怎样能在和欧美的竞争中胜出一筹呢?我认为,第一,国家要全力支持保护自己的名人名牌,帮助他们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席位,让华夏子孙的符号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而在国内一定要避免出现中伤名人或仿造名牌的事件。第二,大量培养后备军,使他们成为第二梯队,帮助中国符号前赴后继地走向世界舞台。

近来在国内沸沸扬扬的某著名电影导演超生事件,在欧洲竟然也有人知晓。因为很“巧”,这位先生八辈子前导演的一部老电影于近日“突然”被荷兰电视台重播。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欧洲人多年来反对中国计划生育,对这位导演的以身试法抱有同情;二,欧洲人搞不懂,中国在世界上著名的导演少而再少,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力挺还来不及呢,多生三五个娃算啥,干吗搞得满城风雨?三,冷战思想的尾巴:中国反对的欧洲就支持。

可荷兰人不了解,中国名声好、品德好、不超生、电影又拍得好的导演不止那一位,不用去姑息违反国策而被群起而攻之的那位导演。长江后浪推前浪,越推人才越能脱颖而出。不过话说回来,为了保护中国的名人名牌资源,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帮助名人名牌纠正错误,这才是爱护他们,使他们能事业生命常青。

这就使我想起最关键的一点: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不是赤手空拳上阵单挑,但西方的团队精神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有所不同。团队成员是在名人名牌的旗帜下干事,其中每个成员的报酬大多体现为金钱物质,少为名誉,功劳都算在名人名牌的名下。而集体主义则是名誉要大家分、功劳大家享,就算不同时,也要轮班倒。虽然它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人文性,能激励人们互相竞争,催化出最好选择,但有时也会造成团队成员之间争名夺利,争不到就互相拆台,瓦解合作平台。

中国的名人名牌要进入世界舞台,使国外民众近距离欣赏中国文化、享用中国优质产品,需要国人举国上下来帮助。只有靠众人全方位的衬托和支持,他们才能与团队精神极强的西方名人名牌平起平坐,以等待并创造机会胜出一筹。我认为,中国面临的课题是,我们能否一方面在国人之间雄劲的竞争中催生精品高人,另一方面培养团队精神,使我们的文化和商业品牌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要想实现这目标,需要换个角度思考,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心理,然后制定方针对策。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本文开头提到西方《圣经》和中国神话,以及它们各自所传达的不同世界观的原因。

鸡同鸭讲单相思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在荷兰的体会,再次说明了解西方文化心理对中国符号传播的重要性。早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中国就以各种形式向世界各地发出友好的声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人十分赞同,我认为这是通向世界和平的桥梁。但是,我一直在观察西方国家对这友好口号的反应,发现多数人不懂它是啥意思。

欧洲建立了个欧盟,好事吧?人多力量大,可以和美国等世界大国抗衡。但是习惯于小国寡民思想的欧洲,以至继承欧洲文化衣钵的美国等,更认同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国家英雄主义。他们中间很多人认为,国家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我压到你,就是你压到我,谁能在军事经济文化上比谁强硬,大家就服谁。跟他们讲天下大同,他们不理解。

但我也发现,少数荷兰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士知道中国所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什么意思。这更糟糕。因为他们偷着笑。跟信仰强权逻辑、英雄主义、个人崇拜、国家间谁拳头硬谁是老大的西方国家讲天下大同,就像兔子和老虎讲道理:你别吃我,咱们温良恭俭让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好吗?这就是鸡同鸭讲,浪费时间。

不过,我希望中国继续讲世界大同,早晚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理解炎黄子孙的世界和平观。但在实现这理想的道路上,不妨见人下菜,否则给猪八戒端上一盘人参果,可惜了的不说,人家还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领咱的情。单相思呀。

(作者为旅荷华人女作家)

上一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习工具制作综述 下一篇:新兴经济体:再次“被”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