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成才

时间:2022-10-19 10:48:55

把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成才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语文学科凭借着它“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为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成才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规定:“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据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及面对的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素质,以便达到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学生成才,我们只有把德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

人们常说:“正人先正己。”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就一定要先从自己身上下功夫。平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还要不断改进,争取在人格上对学生起到感召作用。

第一,树立全新的育才观念。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挖掘语文课本中现成的德育素材,让学生从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身上看到作为现代人应具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自身肩负的对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责任。

第二,要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想法。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整个课堂完全由教师掌控。这样的课堂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教师也会感到筋疲力尽。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打造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特别是语文教学,因为通过长期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可以对所学作品进行鉴赏并作出分析。所以,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地相信学生,以他们为主体,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人生体验,并能在学习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因而,理想的教学一定不能离开学生的参与,只有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有创造性地接受文化知识,他们才能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

第三,要有充实自我的教育观念。教师是一课堂的主导,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授予学生无限的语文知识?除了将目光延伸到课外乃至社会生活中,还需要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课堂上吸引、调动学生。

二、要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教师作为德育的主导者,在教学中要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教学,做好学生的道德模范。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健康的道德舆论导向,做学生的道德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既有古代的贤者、英雄,又有精妙绝伦的议论、描写,当然也有让我们感叹、愤慨不已的社会现实。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表达清楚作者的见解和态度,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让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一切。比如当人生处于困境时,要坚强,不丧气、不退缩,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三、要有活水源头一样的知识

第一,用之不竭的学科知识。教学要保证质量,离不了教师的学科知识。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解答学生的不同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你在其他方面给以的启迪。所以,成功的教师一定要有超过别人的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又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丰富的社会知识。语文学科相对而言知识面广,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博学这一方面的需求,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知识含量,如历史、法律、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将课堂知识加以延伸,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感受生活,在课堂上能练习掌握人生方向的能力。

第三,使用新型教具的能力。以前,我们的教学工具就是一支粉笔,除了教师说就是教师写,很多东西都无法直接感知。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具,像多媒体、投影仪等,这些新型教具会让语文课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比如讲到孝心、奉献时,可以多用当前一些感动中国人物中同龄人的事例来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父母、感谢社会。

四、要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可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时,学生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自发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置身于艺术作品中。比如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同一问题说话,学生可以发表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教师不仅要组织而且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而这一系列环节只有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完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及时肯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而且让他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与品德并重的时代,所以教师除了授予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德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连福.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

2011(22).

[2]王海青.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9).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关注人才成长重视德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下一篇:如何能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