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为学生成才导航

时间:2022-06-17 10:32:57

重视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为学生成才导航

摘 要: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利影响,让语文教学丢失了语文性,使用不当,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媒介;成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能为学生的成才导航。

一、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多媒体的运用,把文学、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加工成图文并茂、情趣盎然的画面,让纯语言文字的东西一变而成为形、声结合的图画和视频,从而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课程教学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能再现课文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枯燥为有趣,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能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如可展示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或作者及相关作品介绍,还可以链接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也可以预先设计好部分重点问题和思维拓展题,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以便弥补教材容量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4)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学生带进美的环境与气氛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的美感。

二、多媒体对语文课的不利影响

(1)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语言的丰富性,不利于学生语感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形象注重个性化。语文教学离不开汉语言文字,假若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转化为图像或电影直接演示给学生,往往会忽略语言文字的含蓄隽永的特性。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因为读者的个性、经历、爱好的不同,对同一文学形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文学形象在读者心中的个性化。“同一个读者,反复品味揣摩语言文字,时间不同,心中的形象也会有所变化,但多媒体提供的图像画面千律一篇,缺乏个性想象”,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教师把讲稿和现成答案直接展现在屏幕上,或把诗歌的意境教学随着教师的鼠标点击一晃而过,不给学生思考阅读的机会,把多媒体变成了“填鸭式教学”的工具,使教学成为新的“满堂灌”,这些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2)教学中容易发生本末倒置现象,忽略多媒体的辅,用多媒体来控制语文教学过程,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反客为主,遮蔽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利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拉开师生间的距离,阻隔师生的情感交流。正如电视剧不能取代文学作品阅读一样,有时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不如教师讲解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上课时,每个优秀的教师都能认真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课堂表现,注重反馈,然后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学生也可以从师态语言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得到启发。师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有些多媒体展示课上,学生只是被动盲目地看着幻灯片闪来闪去,教师忙碌地操作电脑,平时那生动形象的师生交流和师态语言都消失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

(4)运用多媒体的同时完全丢弃了传统的教学媒介。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现代化,往往脱离了教材文本,不注重课文文本的阅读。长期以往,学生也对课本、文字厌烦起来,养不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形成了华而不实的浮躁心理。一些教师甚至硬把多媒体当作黑板用,由于其存在的短暂性和局部性,画面因停留时间短而一闪而过,使得学生如同走马观花,对于那些概念性强的内容没来得及思考就没有了,因而也就难以及时理解、消化,特别是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讲根本就是一阵风。

(5)信息技术容量比较大,有些课件信息太多太滥,学生看得目不暇接,收获却很少,导致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部分教师上课时简直是手忙脚乱,一个人上课,需要几个人跟着忙,常常出现“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非语文教学现象,课上教学秩序很混乱。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重视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正确使用多媒体,才能为学生的成才导航。

参考文献:

[1]杨雪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中华少年,

2012(11).

[2]巩小军.板书的功能不容忽视[J].文学教育,2012(11).

(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上一篇:有效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助学生成才 下一篇:关注人才成长重视德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