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时间:2022-10-19 10:07:59

网络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摘 要】: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教学的迅速发展,如何加强对网络教学的管理,规范、优化网络教学,保证网络教学健康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 网络教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55-01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将成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途径,成为教育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院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修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网络教学的先进性,校园网和网络教室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网络教学手段普及进展缓慢;CAI软件的质t不够高;网络教学系统后期维护力度不够。

二、加强网络教学管理的措施

1.科学规范评价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系统各方面日趋成熟。作为衡量这种新型教学系统服务质量核心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开展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例如期末考试、年终评定等。总结性评价用于指导采纳和沿用方案方面的决策,它更多的关注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旨在获得教学工作总效果的证据。而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情境创设、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人与人的协作关系都是随时空转换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任职教育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反馈及时、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跟踪监控、检测和指导。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就是关注教学活动中学员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应变能力甚至情感、家庭情况等,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相应给出建议和补救方案。此外,为了使网络教学更有针对性、预见性,还需要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置前评价,主要被安排在教学设计前,是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学习策略的依据。依据置前评价的结果,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员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员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员的评价能力。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员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当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员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员评价为学员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这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提高评价的说服力。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员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无形之中扼杀了学员个性的发展。而网络教学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网络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员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理性、全面地对学员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员。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网络学习这个大环境中。

根据评价目的和标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目标与测试标准是否一致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参照标准越是接近教学目标,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越接近理想的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具体化了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规范,评价指标体系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被观察到的。

2.深化教学模式理论探讨

目前,在各级各类院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员和学员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为了与前面两种教学模式相区别,我们把按照这种思想和目标实现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双主教学模式”,以强调这种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今后一个时期应深化对任职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把这种双主教学思想有效地体现出来。

3.加强网络教学模式整合

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讲授式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协作教学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等。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对现有网络教学模式的整合意义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整合后的网络教学模式不会脱离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轨道,相反,它对现有的诸多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场全面、深层次地解析、梳理、重组运动,使我们对课堂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轮廓,有了更具体的行动指导,更重要的是可能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建华,荆斋荣. 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实践与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 2006, (03) .

[2]肖晓梅. 高校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J]. 科技广场, 2008, (02) .

[3]赵梅. 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性质定位和工作模式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4) .

[4]傅钢善,秦磊,申雪峰.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4, (02) .

[5]宋忠义. 加强网络教学管理 大力发展高等函授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0) .

上一篇:浅谈教师怎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提高中技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