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基层环境监测站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9 09:26:20

信息化在基层环境监测站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环境监测在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相应的也要求基层环境监测站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基层站应用信息化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要适应环境监测的发展仍需要进行不断的建设。本文描述了基层站信息化应用的现状,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环境监测;信息化监;应用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143-02

随着环境问题的严峻,环保事业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开展环保事业的重要保证。只有所有的环境监测站都保持良好的监测能力,才能促进监测工作的不断进步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应用能够实现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还能够提升环境治理的能力,所以说,基层站的信息化应用对环境工作至关重要。

1 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虽然大部分基层站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监测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很多基层监测站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导致基层站在建设信息化的工作中进展缓慢,现在来说,基层站在计算机等硬件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但是专业的业务软件却十分缺乏。很多基层监测站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受到局限,只有少数的基层监测站进行了环境监测系统(LIMS)的建设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因为部分基层监测站信息化建设滞后,所以造成了很多监测站存储的大量环境方面的资料得不到广泛的分享和利用,不利于环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造成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有很多种,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基层监测站在资源方面相对不足,在监测信息化的设备上面投入不够,造成信息化建设的艰难。从主观方面来说,第一点是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给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予以足够的重视。第二点建设资金的不足,很多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不愿意主动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第三点是绝大部分的基层工作站没有专业的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且由于重视度的不足,很难使优秀的专业人员留下来进行长期的信息化工作,导致基层站的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不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经验。第四点是对于基层监测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往往认为一次性的投入就能完成信息化的建设,只有把信息化建设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才能使信息化建设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2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策略

要想进行良好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监测体系不仅能够保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报告,同时能够使监测工作在水平以及效率方面得到提升。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它不仅包括建设方面的工作还包括管理方面的因素。只有相关的部门和领导真正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才能为信息体系的顺利建设提供保证。

任何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基层站不仅要向上级单位积极争取资金的支持,还要在工作中加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制定出良好的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计划,再向上级单位进行项目的申报以及资金的申请,能够使申请工作更加的顺利。

信息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 需要有科学的项目计划作为保证,一般来说,建设采用的形式大致有三种,第一是选用已有的成熟系统,引用进来完成建设,第二是进行自主的研发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第三是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新系统的开发。三种方式各有利弊,选用成熟的产品,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较多的专业人员准备,直接买进相关公司的软件即可,但是也存在着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对于基层站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全面兼顾。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开发,在资金的投入上会比较大,同时也存在着适应性方面的缺陷。进行自主研发能够保证信息化产品适应基层站的实际情况,但是在技术人员的要求上比较高,需要一定的人员、资金以及时间上的投入,相对来说进行起来比较复杂。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用性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盲目的追求信息化建设的过度先进和全面是没有好处的,过多的不符合实际的建设,只能造成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定位能够指导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基层工作站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当的技术和方式,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项目开发的完成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对于系统的维护、管理以及合理应用才是建设的重点。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很多部门的相互配合,每个工作站都应该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的使用测试和维护等环节进行管理,基层信息站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人才首先要有设备和资源上的保障,让他们实际的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来,以达到对系统的熟悉,可以更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为技术人员职称的申报工作提供便利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的困难是很多计算机人才不愿意留在基层站的原因之一,基层站应该进行人才服务机制的完善,让更多的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基层,为基层的环境监测工作贡献力量。

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环境监测工作服务,在实际的使用中,操作者一般是基层站的工作人员,实际上,不是工作站的所有人员都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大部分人信息化应用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考虑到实际使用的情况,尽量让管理系统深入浅出、便于操作。相反的如果软件设置太过复杂,会打消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没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系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3结论

事实证明,基层监测站的信息化建设还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提高对于基层站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采用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投入到建设中来,其次,要把信息化建设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工程,加大在建设方面的投入,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同时要注意系统建设的易操作性,方便工作人员的实际应用,保证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环境监测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小龙.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初探[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

[2]赫元萍,王合生,喻义勇.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LIMS)建设实践[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

[3]刘鹏,曹红.环境监测信息化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2.

[4]邓爱萍.环境监测 LIMS 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剖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

上一篇:遂宁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 下一篇: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不确定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