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看民族地区新课改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19 08:30:08

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看民族地区新课改的几个问题

迎合全球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顺应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念,我国也正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整体性课程改革,从政府到社会,从家庭到学校,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和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发达地区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于或有利于发达地区的实施和推行,从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面推广,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教育体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问题不断地出现在教师、家长、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面前。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课程改革,已经关系到全国范围内课程改革的成败,意义重大。

我县麻岔中学开展全方位的新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首车中学自1993年改制以来,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年来,更是取得了连年进步的成绩,每年中考均有数十人升入省重点高中、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和长沙一师,每次全县统考均有二名以上教师荣获“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近十年来,没有出现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这都得益于我校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得益于全体教职工的敬业、奉献和团结。近两年来,向青松校长和张耀华主任多次强调七、八年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老师们也强烈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特别是2010年9月和2011年10月的麻岔之行,给我们触动很大。134班班主任孟宪来老师马上付诸行动,开始尝试课堂教学的改革。

他们的做法,一是狠抓预习,每天四节晚自习,每节晚自习30分钟,是学校规定的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的时间,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前一天晚自习科目与第二天正课科目相对应,预习时,教师分发预习学案,布置预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二是解放教师,写作、印制学案,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三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讲解本组负责的学习内容,允许其他同学质疑,讨论等等,形式轻松自由。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讲解、更正或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每间教室的主黑板上都有一块“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合作、反馈、质疑、纪律五项作出鼓励性评价;四是教室四周布置若干小黑板,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板演、展示的平台。五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不论是教室内或是教室外,都张贴着内容、形式各不相同的标语,甚至把学生的誓词、警语制成标语牌挂在教室内,并设置“才艺展示”栏目。六是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大力投入,加强管理督导和新型教师的培养。我们也知道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工作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极有帮助,学生们互相督促,互相激励,互帮互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不足之处在于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讲解习题为主要内容,不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和拓展链接,不利于优等生、尖子生的培养。

我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学校的社会环境,逐步摸索出具有我们首车中学特点的教改模式。

1、找准自己学校的定位、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我们是农村初级中学,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民子女,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尝试――探究――展示”型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2、宣传课堂教学改革新观念,帮助教师明确教改的背景、内容、方法和要求。为此,我们已经做了这样一些事情:1是学校领导多次在周例会上大力宣传教改新概念、新理念、新模式,使七、八年级的老师们做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准备;2是我们召开了七、八年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吹风会,使教师们懂得教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3是我们组织教师们两次赴麻岔中学听课、观摩、学习,使教师们接触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教改的欲望,明确教改的方向。

3、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改配套设备与耗材的投入使用,为此,我们做了下几件事情:(1)改装七、八年级教室,每间教室增加六快小黑板。(2)组建教改工作室, (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4、解放教师,保证教师拥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我们规定:1课改教师写作学案,鼓励教师们合作。2鼓励教师们写作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与论文。

5、开放课堂,鼓励教师听课。我们允许教师自由听课,欢迎校内外人士随时观摩;要求教师每周必听一节课,必写一个教学反思,并作为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之一。

6、加强行政领导,实行课堂督导。我们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导。

7、统一思想,团结协作,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我们的教改已经开始,但是我们仍在探索,前路曲折,困难重重,阻力巨大。我们经过调研、达成共识,提出了以下几个制约我县及至我州新课改进程的问题。

一、教育环境对新课改的实施不利,宣传力度小

环境造就人才。长期以来,我州、我县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农村学生成绩普遍偏差,加上经济落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少,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农民送子女入学、严格管理子女求学的积极性,许多农民子女提前辍学,过早地加入了南下北上的打工潮流。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自然积极不起来。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新课改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我们的农民家长对新课改大多一无所知,就连一些乡政府干部也多是一问三不知。没有取得农民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共鸣和配合,以致造成新课改中教师单兵做战难以推广执行的局面。

二、基础设施差,教改资源相对缺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相对滞后,造成多年来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先进的教学设备。

以我县为例:1、除了县城个别学校外,各校都没有语音教室或相应的语音设备或电视设备,部分学校甚至现在都没有多媒体教室,加之个别地方缺电或供电不稳定,缺乏电教设备的使用条件。2、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馆或图书室。而且几乎所有的图书馆或图书室都没有开展工作,只是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而己。就连永顺县图书馆也刚竣工不久,也没有向民众开放。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教师进行课改、学生自主学习的“瓶颈”。3、民众文化水平偏低,对教育的重视度不高,也缺乏专家的引领。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新课程改革保障机制

新课程改革要健康地深入开展下去,离不开全方位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多元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新课改要求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我们目前依然是仅仅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而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学校的管理,使我们的改革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改变,许多学校和老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消极地做着贴标签式的“新课程改革”,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实质上老师们依然在抓应试教育。

以我县为例,教科所重视的依然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只是单一地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分析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需要政府更多的资金投入。新课程改革经费的欠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资金不足,很少开展课改教研活动,也没有积极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相反,一年一度的论文竞赛活动,不论优劣、不管自创或抄袭,只要收取评审费,一律发证书,演变成相关部门赚取经费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出台了教师评聘奖惩办法之类的文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辛勤工作在一线的骨干教师却总是得不到相应的待遇;职称搞不上去,奖金不比一般教师多,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敷衍塞责与开拓创新一个样。他们积极创新的工作得不到承认,更得不到赞赏和奖励。以我县为例:农村中学教师总人数远高于城镇教师总人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远大于城镇教师。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城镇学校却高于农村学校,并且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高级教师也往往是不在教学一线的校长、主任等领导班子成员。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骨干教师、年青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家习惯于被动工作、应付工作,需要开拓创新的新课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措施,加大改革经费的投入,注重实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并纳入年终工作考核系统,己成为确保新课程改革深入推广、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四、教师配置不全,观念更新慢,素质不整齐,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举步维艰

新课程改革倡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又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教师必须具有开创新形式、新内容的意识,需要营造出活跃的班级气氛,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出精彩的教学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教育理念。这对当前的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然而,现实的状况实在是不容乐观。

首先,教师配置不全。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能够从各方面对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但是,就我县农村学校而言,不是缺这几科教师就是缺那几科教师,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更是缺乏,而劳动技术、卫生健康、心理咨询等专业教师几乎没有。

其次,教师观念更新慢。课改要搞好,观念要先行。虽然近几年来教师们参加的各种培训不算少,特别是人人参与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但是收效甚微。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参加种种培训往往是浮于表面,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改变。由于缺乏专家的引领,缺少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观念的更新转变更需要长期的努力。

第三,教师素质不整齐。就我县而言,部分教师并非从师范院校毕业,部分教师未能掌握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部分教师甚至不能胜任课堂教学,更无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五、学生底子薄、视野窄及语言障碍,给课程改革造成一定困难

就我县而论,全县在校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农村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即使上过幼儿园,由于农村幼儿教师资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多数学生连基本的汉语拼音都没有过关,大部分学生记不住拼音字母,如何能让他们正确地识汉字、读课文呢?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教学方法陈旧,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由于小学阶段缺少英语教师,英语开课不足,特别是农村小学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往往难以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同时,我县一直是贫困县,地偏人穷,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学生接触外部社会的机会少。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底子薄,知识少,交流能力差,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造成较大的难度。教师们普遍反映,教学进度缓慢,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教师为了赶进度,缺乏时间抓落实,使教学弄成了夹生饭,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

虽然问题多,难度大,但是全面推选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否则会进一步影响民族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找出一些问题,希望能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勤劳务实、扬长避短,使新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得到顺利的推广和实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 下一篇:学会创新 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