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时间:2022-10-19 08:14:53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孩子所有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

在西方,有一个节日是感恩节,是人们为感谢上帝而产生的。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是美国法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极为密切相关。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簸了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在第一个冬天,很多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了播种,整个夏天他都祈求风调雨顺,热切地盼望著秋天丰收的到,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将取决于即将到的收成。后,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所以大家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于是就取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现在。

感恩节的故事中,人们为感谢上帝而产生了感恩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感谢上帝,而是要感谢身边的人,在身边寻找自己最想感谢的人。

那什么是感恩呢?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报恩则是一种责任感。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中国历来有感恩的传统,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发现很多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觉得父母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忘记了感恩,忘记了“谢谢”。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对他们的进行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感恩教育从孩子身边开始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比如别的同学在你没有橡皮去擦写错的字时而借给你橡皮;帮你拾起掉在地上的一本书;帮你拿一下书包;传递一件东西;和你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这时你一定要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二、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孩子大把大把的浪费时粮食,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付出的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的是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所以,在学校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改变他们不良的思想意识,不良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比如,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借助“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母亲勤劳、善良,有的学生说能干、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重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在生活里面我们要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不仅仅是要用言语,也要用行动来表示我们的感恩之心。我们还可以利用节日充分地表达我们的感恩,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

三、让孩子们多学国悠久的文明史

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语文课上就有很多很好的感恩教材,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孩子所有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这样一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上一篇:小议古诗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法 下一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