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时间:2022-10-19 07:29:30

浅议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化、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与扩大,城市道路的改扩建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其中城市道路的景观也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原则、设计创新与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发挥景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价值,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指导,实现景观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乃至某个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的真实反映。现代道路绿化不仅是构成优美街景和城市景观,成为认识城市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一个区域的连续构图景观的组合,形成了区域的特有景观特色和地域特点[。

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道路的直接使用者是交通流,最终使用者都是人。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就根据各自的交通手段(步行、公交车、自驾等)和交通目的(上班、旅游、购物等)不同所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综合考虑使用者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在不影响安全行车视距的前提下,地形和绿化配置应尽量丰富,以满足人行道和公交站的遮荫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应防止出现视觉污染产生视觉污染,如道路平纵线形配合不当、视线不畅通、视距得不到满足,道路垃圾场所不规范等,这给道路使用者的视觉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和行走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降低道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在进行这三方面配置时,应因地制宜,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配置和运用,多采用适宜本地气候和土质的本土植物,根据植物的光照条件和生长习性种植,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另外,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还要遵循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性的个性化原则,如历史文化名城多将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的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有特色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二、景观组成要素

1、路基与路面

道路除了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通道,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的方向、路线、节奏之间的配合,很大程度是是美化道路的目的。道路的组成分两块:路面与路基。进行景观设计前应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以及路面平整、防滑、承载力等程度。

2、道路的边界

道路的边界是用于不同空间之间进行互相区分的重要元素,即空间与空间进行连接的形态元素。道路的两边有可能是水池、广场、商业区、公园、建筑等元素或其组合,而构成道路的主要是人、车行道及预留空间,而道路与两侧的空间进行连接的区域,则就是城市的绿化地带,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位置。

3、交接点

道路交接点是道路中重要的设计环节,一般是指道路的交叉口。交接点一般会是车流量、人行流量较大的地方,因此成为了道路最重要的设计区域,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道路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最好的体现区域。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设计内容

1、植物绿化配置

植物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1)满通安全和生态防护等要求;(2)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入部分外来优良材料,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3)抗逆性强,生长习性具备了耐干旱瘠薄、抗寒、抗污染等特性;(4)具有一定的园林观赏价值,体现层次,突出季相。如常用的乔木有香樟、三角枫、国槐、重阳木、广玉兰、银杏、乌桕、栾树等,花灌木主要有紫薇、花石榴、紫荆、碧桃、夹竹桃、木槿、火棘球、含笑球、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边黄杨、杜鹃、丰花月季等,地被植物主要有葱兰、细叶麦冬等。

2、机动车道

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的植栽对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有很大的作用,根据道路的规格和道路的性质,会设置不同的机动车道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机动车道中央隔离带可采用连排的单体花箱,花箱内根据季节更换一、二年生花卉或宿根花卉等品种,为单调的隔离带景观增添了色彩和趣味。在机非隔离带宽度较小的情况下,可根据行道树种植间隔在隔离带内采用色块间植的形式,除了增加了开花景观外也保持了视觉上的连续感。

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景观是景观的主要部分,设计既要考虑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也要保持路段内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较宽时,设计常以开放式手法造景,以流线形的大色块结合起伏的微地形布置,开合有致,颇有韵律。

4、铺装和小品设计

路侧绿地铺装以自然材料为主,主要为木板、石板、卵石;绿地中同时布置一些环境小品设施,主要包括亭、花架、构架等休息设施,垃圾桶、座椅、电话亭等公共设施,花坛、雕塑等装饰小品,还包括广告牌、指示牌、警示牌等,造型要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色,自然简洁,新颖有趣,同时要与环境相协调。

5、景观照明

街道照明是根据交通量和沿街土地利用情况,确定照亮人行道还是车道、或者是两方面都照亮这一照明目的,设定必要的照明。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机动车道的照明应尽量均匀的照射在路面上,但人行道上似乎没有这个必要。比起均匀、高强度的照明,一处处集中配光的构思显得更有韵味。作为高位照明的路灯能照射到更广阔的街道范围,被照亮的路面,以及沿街成串的路灯,构成了独特的街道夜景。在白天,发光部的支柱也构成了街道一景,在支柱的色调、构思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如何和街道景观的整体相融合。脚灯、庭院灯、地埋灯等低位照明适合于小范围路面的照明,如果要实现连续的街道照明,需要短间隔的连续设置,相对于高位照明来说,低位照明线显得更加稳重,更能平添一种神秘感。街道照明不单指使用路灯,还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譬如说,路上标志性建筑物上的投射光照明,可以演绎出给人印象深刻的夜景照明,这种照明方法适用于街道尽头特别抢眼的建筑物上。

6、步行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步行道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其景观设计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性、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

通过街道空间形式来体现商业步行街的景观个性。商业步行街建筑的高度及其与街道宽度的比例,要以能够营造亲切、和谐的空间尺度和环境气氛为宗旨,适于人们交往、休闲、娱乐行为的进行;沿街建筑物风格、色彩、体量、质感会使商业街景观具有鲜明个性。

地面铺装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考虑吸水性,防滑、防冻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业街多是有传统历史的,其设施设计也应充分体现文脉精神。

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和人性化设计是展示城市面貌、城市特色的有效载体。因此,道路景观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一体,增进居民与社会情感的交流和向心力,改善人居环境,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为构建宜人的城市环境景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庆治,邵华.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梅河口市建国南路景观绿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2).

[2]郝莹婕.浅谈园林绿化种植设计[J].山西建筑,2008,(06).

[3]袁照杰.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19).

[4]郭蕾,徐飞.基于艺术美法则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上一篇:浅议公路路面裂缝的治理措施 下一篇:浅析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及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