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9 06:20:38

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小学阶段是促进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1]。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是小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小学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因此,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和高质量。但目前,我国出现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整体提高,专业水而下降”的不正常现象。高校作为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和提升小学青年教师素质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小学青年教师教育优化的重要堡垒。

一、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求

本文将小学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在30岁以下,教龄在5年以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小学的行政人员及其他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在此范围内。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聘任未来教师的标准应该不仅仅依赖于申请者的知识基础。个人的素质,如良好的道德、责任感、与人团结、动机强、对小组工作态度积极及交往的能力同样是必要的[2]。为此,笔者从三方面阐释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

1.高扬师德旗

小学青年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德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具有爱心,热爱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二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对教师而言,忠诚于教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三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教师的人格特征可通过影响班级的心理环境和社会范围,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和成绩结果[3]。教师作为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者,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是师德的重要保障。

2.把好教学关

小学青年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并顺利完成小学教育的各项任务。首先,具备“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指导思想”即符合时展及社会要求的教育理念,这是教学工作的灵魂。叶澜教授指出,作为一个专业化的人民教师,“要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包括:价值观层面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学生观层面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活动观层面的“双边共识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4]。其次,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板书设计、“三笔一画”(钢笔、毛笔、粉笔和简笔画)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教案的准备等。最后,具备较好的学科修养。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等特性,因此要求小学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科学、艺术及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3.加强沟通力

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的情感成分比较重,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5],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青年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小学生心灵娇嫩,情感直露而脆弱,这要求教师与小学生沟通时必须循循善诱。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目光、笑容等体态语言向小学生传递爱的信息,使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信任的情感。

二、高校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的不足及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小学青年教师教育正处于由师范学校逐步过渡到师范大学(学院)的阶段。然而,在追求专业化和学校升级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少用人单位表示:现在很多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皆不理想。这表明,我国高校在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的教师文化培养、课程结构及小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存在不足,致使目前的小学教师未能具备良好的师德、教学基本功不达标和沟通能力不佳。

1.未能具备良好的师德――教师文化培养的缺失

目前,小学青年教师未能具备良好的师德,主要表现在三点。首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无法达到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境界。其次,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不够,没有从内心深处将爱学生作为自己教育的情感信念。最后,缺乏责任心,随意换班、调课或代班等。

小学青年教师未能具备良好的师德,主要原因在于:高等师范教育盲目追求“学术型”及“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师范性。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都过分强调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注重”与三个“忽视”。即注重向学生传授学科领域知识,忽视对学生作为未来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人格的训练,尤其忽视对学生进行教师文化(如专业思想与师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和教师情感道德等隐性环节)的教育。

2.教学基本功不达标――课程结构不合理

小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相对匮乏。具体包括五点:一是无法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师范生――教师);二是很难准确、深刻地理解小学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等,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三是板书设计及教案准备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甚至不知何为“三笔一画”;四是难以把握教学内容,没有较为清晰的知识体系脉络,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比较混乱,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五是知识面过窄,不能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过分注重“教什么”的问题,而对“怎样教”的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教师职业技能、技巧类的相关课程比重较小。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学科知识课程比重过大。二是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少实践课程,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所掌握的只是抽象的概念和原则,缺乏实践的锻炼,很难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说将理论付诸实践。三是课程内容单一。大多数高等院校主要按照学科专业模式培养小学教师,却忽视小学教师培养的特色和规律,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欠缺。

3.沟通能力不佳――对小学生心理研究不足

小学青年教师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掌握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具备解决师生矛盾的能力。一些拥有本科学历且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范毕业生到小学任教不足一年便辞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所以他们不仅没法很好地组织教学,更与学生发生矛盾,甚至被学生气哭跑到校长室告状。对于小学青年教师来说,他们经历着从学生向教师、从受教育者向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缺乏经验,未能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此外,小学青年教师沟通能力的欠缺还表现在与家长及同事的交往上,这也阻碍着小学青年教师胜任教师角色、培养职业幸福感的进程。

上一篇:基层医院慢性顽固性咳嗽52例误诊分析 下一篇:作文纠偏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