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文本,倾力情感训练

时间:2022-10-19 06:16:37

着眼文本,倾力情感训练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着眼文本的情感因素,把生命精神注入阅读教学中,倾力情感训练,让生命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展现生命光彩,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感知;感悟;探究

一、着眼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感知

苏教版小语教材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必须采用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去自主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蓄积情感。

1.定好情感基调

经典美文,情隐于文字中,往往以一条情感主线,延伸出波澜起伏。文章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教学中要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从整体角度去把握好情感。在教学《莫高窟》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感知文章歌颂祖国灿烂文化,批判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痛斥侵略者强盗暴行的情感层次,更好地把握思想内涵,积淀情感,为融情共鸣奠定情感基调。

2.把准动情点

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渗透情感教育,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真实、真切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在教学《船长》时,哈尔威船长语言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作为一船之长的哈尔威不顾自身安危,镇定自若地指挥抢险,最后以身殉职的精神。哈尔威与船员的对话及缓缓沉入茫茫大海的场景是打动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感悟到哈尔威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二、着眼文本,激发学生主动感悟

主动思考、感悟是人的生命的又一重要特征,也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典型外在表现。

1.设境生情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最终达到情理交融的境界。在教学《东方明珠》时,我借助音乐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借助图片,认识到这一建筑的高大宏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体悟情韵。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想象入情,像过电影一般,身临其境,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三、着眼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是集作者人生态度与审美情感于一体的名篇佳作。诵读课文是体验情感,实现情感内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易于使学生动情的“点”,让每一句话都能叩击学生的心弦,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如,《孙中山破陋习》讲孙中山的姐姐本来是个活泼欢快的姑娘,勤劳善良,由于受封建社会的陋习迫害,被裹上小脚,从此失去歌声和笑脸。孙中山后来了封建统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废除了这一陋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查资料、读课文,看图片,谈体会。学生主动探究,联系实际(其中一人在课堂上交流了自己的采访记:祖母过去裹小脚的痛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将课文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倾吐祖母的不幸遭遇,抨击旧社会对妇女的摧残。此时再结合文本的诵读使学生、教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直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中,着眼文本,创设开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体悟,优化情感教学,升华情感交流,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氛围,使阅读教学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柯受益.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

上一篇:科学教学怎样关注学生的学 下一篇: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