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创常新 帮扶共建

时间:2022-10-19 06:11:36

常创常新 帮扶共建

最近,记者沿湖北305省道驱车前行,放眼竹山县境道路两旁的山乡风景,只见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入户,茶园果树掩映下的新农庄点缀乡间,好一幅盛世田园山水画卷。

一星带九星 十星齐争辉

提及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不得不提20多年前被媒体曝光该县罗家坡村社会治安差的事。之后,竹山人反思发现,其背后是引导村民致富时忽视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此,他们痛定思痛,决定从精神陶冶人手,几经尝试,摸索出一种新型精神文明创建载体——“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竹山县因此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

20年来,竹山县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始终把“十星级”文明创建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重要抓手,顺应农村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十星级”文明创建新内涵,先后8次调整、完善“十星级”文明创建的内容和标准,将五爱星调整为道德星,新增信用星、生态星等内容,十颗星与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紧密相连。

当前,针对发展不够是最大县情、脱贫致富是群众最大愿望这一现实,竹山县将致富星放到首位,形成“以致富星为统领,一星带九星,十星齐争辉”的创建格局,放大了创建效应。

“家家户户创十星,增收致富最关键;产业项目选得好,住房改善收入高;劳动技能多掌握,致富路上带头跑”。竹山人用脍炙人口的语言诠释致富星的内涵。

“十改十建” 给力“十星”

“十星创建睦有不断创新载体,方能与时俱进。”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说。竹山结合新农村和城乡—体化建设,以“十改十建”为载体推动十星创建,让群众在“十改十建”中既争荣誉又得实惠。

“坡屋顶,马头墙,粉白墙,朱红门,格子窗”行走在湖北305省道文峰乡长坪村到擂鼓镇烟墩梓村独具魅力的百里城镇带,秦楚风格民居整齐划一、古朴典雅,村庄清新亮丽、风姿迷人,民风和谐淳朴、积极向上。

2010年以来,竹山按照“十星”标准,实施“十改十建”,在305、236省道沿线建设竹房城镇带示范区和百里生态景观带,改造秦楚风格房屋7684户,铺设彩砖人行道2.6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带2.6万米,栽植风景树10万株。“十改十建”为农民争星创星增添了动力,60%以上农户摘得“十星”。

房屋别具情趣,花坛绿树相间,彩砖路灯妆扮,擂鼓镇烟墩梓村村民张大永积极投身“十改十建”,两层楼整修一新,吃上自来水,用上沼气,开了一家金属门窗加工店,一家四口感到生活不比城里人逊色。更让他高兴的是,2010年还捧回了金灿灿的“十星”牌。

目前,全县建成通村水泥路2300多公里、沼气池4万口,改造文明示范村(院)100多个,1206个自然村实现通水、通电、通水泥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80%农户饮上了安全水,农民参合率高出全国水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极大改善。

帮扶共建点亮满天“星”光

2010年,在竹山县上庸镇,696户村民通过帮扶创星,有365户获得“十星”。

为避免创建活动陷入“单打独斗”局面,县直91个单位与全县254个村结对包村共建,43个职能部门对口帮扶农户创星,形成了“县级主导、农民主体、乡村主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创建合力,县里并将“十星级”文明创建考评与帮扶单位经济目标考核、干部绩效考核、文明单位验收等工作挂钩,强化部门帮扶职责,提升农民创星能力。

溢水镇华家湾村菜农华福奎种了20多亩蔬菜,因缺乏技术,蔬菜产量低、效益差,年年十星评选时无缘“致富星”。镇农技服务中心与他结对帮扶后,利用农闲时间让他参加培训,聘请专家送技术到田间地头。2011年,华福奎租赁60多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50多万元,门楣上终于挂上了“十星”牌,全家人乐得合不拢嘴。

竹山“十星”创评,除推行“半年初评、年底复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办法外,还通过村级评星协会、红自理事协会、环境卫生协会等群众组织负责考评,让群众在创星评星中争荣誉、受教育、强素质、得实惠,让“十星”绽放出了耀眼光芒。

上一篇: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当年,我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