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加强水稻高产创建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时间:2022-10-19 06:03:38

潜江市加强水稻高产创建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摘要】潜江市是湖北省46个产粮大县(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大提高。

【关键词】水稻;高产;农民;增产增收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国土面积2004km2,现有耕地70520hm2,其中旱地35653hm2,水田34867hm2,辖16个镇、1个开发区,6个管理区。全市总人口102.97万,其中农业人口53.04万。潜江市是湖北省46个产粮大县(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大提高。

水稻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0hm2以上,主要以种植一季中稻为主,我市属江汉平原水网湖区,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达2.1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261d,有效积温5212.3℃,年降雨量1146.7mm;水稻生长期间(4月份~9月份)日平均气温23.4℃,≥10℃的活动积温4266.9℃,平均降水769.9mm。近十年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水利设施和排灌条件已具规模,能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同时交通便捷,产品运输较快,为高产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 高产创建实施情况

根据2009年湖北省政府关于《全省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潜江市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区严格按照“组织农户创高产、百亩高产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进行,经过4年的高产创建活动,水稻生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农民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水稻单产不断增加,稻谷米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取得了“九连增”。高产创建活动从2009年开展万亩示范片2个,涉及2个区镇示范面积1533hm2,2010年开展万亩示范片1个、涉及1个区示范面积813hm2,到2011年开展万亩示范片5个、涉及3个区镇示范面积3993hm2,2012年开展万亩示范片15个、涉及8个区镇示范面积12480hm2。通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精心管理、集成技术、抗灾抢管,示范地点越来越多,示范面积越来越大,示范单产越来越高。万亩高产示范区单产从生产基础较差的地方达到634kg/667㎡,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达到759kg/667㎡,与上年相比增产幅度小的增幅4.1%,大的增幅17.3%,平均增幅10.6%,达到了项目区万亩高产创建条件好的单产700kg/667㎡以上,基础差的达到了比前三年增产10%以上的目标,带领全市水稻毎667㎡产量较前三年平均增长5%,我市水稻单产已经达到686kg/667㎡。

2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推广优良品种

潜江市近年市场上水稻品种多达100多个,我们采取大力推广省市主推导品种,每个区镇2个~3个主导品种,推行一村一品的办法,确保高产创建项目区的水稻品种优质、高产稳产。主导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广两优香66号、广两优476号等品种,良种普及率达100%,国标三级优质稻达100%,国标二级优质稻达45%,水稻种植区已经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通过认定8个无公害稻米产品。

2.2 选择适宜播栽方式

高产创建项目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有特色、有看点、有亮点。由于农村形势的发展,劳动力的不断转移,轻简化栽培已经是一个发展方向。根据全市实际,实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行轻简化栽培技术,如管理区以旱育机械插秧、水稻直播为主,在镇处以旱育秧、旱育抛秧和手插秧为主,形成特色,带领农户向栽培轻简化、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农民也乐于接受。项目区轻简化栽培面积从17.4%增加到81.7%,带动全市轻简化栽培面积从27.8%到增加到59.7%,是一年一个台阶。示范区农户已基本掌握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水稻直播等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与操作规程。

2.3 测土配方,合理密植

我市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进行了测土配方,普及率100%。通过测土工作发放施肥通知书,让农民按照配方单进行施肥,减轻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毎667㎡节约成本20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针对现在劳动力短缺,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种植密度偏稀、只有依靠大量施肥攻分蘖来夺高产,遇到不利天气条件导致减产的情况,指导农户合理密植,示范区种植密度从1.0万穴/667㎡~1.2万穴/667㎡增加到1.2万穴/667㎡~1.5万穴/667㎡,平均在1.4万穴/667㎡左右,平均增加0.2万穴/667㎡,极有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

2.4 开展病虫综合防治

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除了进行统一预测预报、统一组织机防队进行病虫害防治外,还实行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按照3~4hm2一盏灯的要求安装频振灯进行诱蛾,减少落卵量,节省了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减轻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

2.5 广泛推行机械收割

万亩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推广机械化收割,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实现秸杆还田,以田养田。

2.6 开展三新技术示范

每年在示范区开展三新技术试验示范。一是进行了不同新品种栽培、不同配方施肥、不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展示示范,探索适宜本地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二是推广示范轻简化栽培技术,引进示范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械插秧、水稻直播等形式的轻简化技术,省工省力、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在不同地方因地制宜推广推广麦-稻、麦(瓜)稻、土豆-稻模式,虾稻连作、稻田养鸭、虾-稻-鸭复合种养等高效模式,提高农民种植综合效益,科研与推广结合,为来年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3 主要工作措施

3.1 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职责

从市政府下发的《潜江市2009年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开始,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产创建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专班,由分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市农业局成立了技术工作专班,对全市农业生产进行培训、指导、督办和检查,并成立水稻高产创建小组,对全市的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任务分工明确、措施落实到位,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高产创建行政领导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并邀请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作为技术指导组成员和观察员,组织市龙头企业湖北巨金米业有限公司等与示范区农户签订了水稻生产订单合同,为水稻生产提供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全方位服务。

3.2 部门大力配合,精心组织实施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按照“生产规模大、质量标准高、基础条件好、技术优势强、辐射带动广”的原则,选择种植区域、生态环境、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实施。各地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调查摸底,统一规划片块、技术、模式,将示范片(户)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镇、村组(农户),落实到具体田块。研究制订了每年的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度。做到村组有百亩高产攻关田(户)、有村组领导和技术人员,区镇有千亩高产展示示范区、有镇级领导和技术骨干,市有万亩高产创建辐射示范片、有市级领导和技术专家,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的带动作用,从种子的调度、农资市场管理、资金、政策扶持、组织农户生产、企业加工经营等各个方面入手,围绕高产创建活动,全面带动全市水稻均衡发展。

3.3 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服务

对高产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如种子市场动态、种子纯度隐患、灾害天气影响,病虫害发生动态等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选种、购种对搞好水稻生产等的作用,让农民及早及时准备,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潜江农业》每年发放技术材料5期~7期25万~35万份,《病虫植保》发放3期~4期6万~8万份,内参《农业情况》发放3期~4期90~120份;召开专题会议2次~3次,结合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良种补贴等项目,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根据全市水稻高产创建生产特点,制作了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要点、水稻直播技术要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资料每年共0.5万~2万册发给农民。派技术骨干到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电视讲座,每年培训6场~10场(次)、共培训农民0.5万~0.8万人(次),发放专题技术资料0.6万~1.0万份。对生产中出现的苗床旱育秧苗发黄、机插返青慢、大田迟发分蘖不足、对洪涝灾害、高温干旱、高温不结实等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在育苗期、移栽返青期、晒田抽穗期及时调查水稻长势,提出合理化管理意见,为指导水稻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3.4 强化统筹结合,推进创新机制

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中,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统一订单生产。积极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实现规模化种植,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植粮效益;大力推进“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推进产业发展。市政府列支10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工作,市农业、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整合板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2000万元,重点用于高产创建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资金保障。努力实现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做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努力提升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能力与水平。

3.5 加强灾害预警,确保粮食增产

每年水稻生产均遭受不同的灾害影响,市政府、市农业局积极应对,及早预警,提出技术方案与措施,科学抗灾抢管,确保增产增收。如2009年遇到6月低温水灾使分蘖迟发,7月高温干旱对孕穗影响很大,通过增加密度,科学管水积极应对;2010年遇早春低温冻害、种子纯度隐患,5月低温阴雨、6、7月的大暴雨和7下与8月上的高温干旱,加之“两迁”害虫的大发生,通过对种子、水肥合理调度、对“两迁”害虫加大统防统治与督办,有效化解了风险,控制了水害与虫害;2011年5月干旱,6月洪涝灾害,7下与8月上的异常高温,同时螟虫、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偏重发生,通过调水管水、增密、防病治虫,确保增产增收;2012年遇到罕见长期高温干旱,及早提出《中稻抽穗扬花,谨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积极应对,都为水稻高产创建顺利实施,为带动全市水稻生产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上一篇:秋冬季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水稻坐苗的症状诊断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