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地方历史,丰富教学内涵

时间:2022-10-19 04:30:52

借助地方历史,丰富教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30-01

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地方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细胞,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枯燥的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瓮安,是黔中经济区次中心城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中游。瓮安以其丰富的磷矿资源被誉为“亚洲磷仓”;以拥有中国最大的磷矿而闻名,磷矿总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瓮安是生命起源之地,千年文明古邑。这里曾发现距今5.8亿年前的动物群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动物群化石。

这些乡土史资源,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有选择地渗透到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和浓厚兴趣,对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一、地方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现行中学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历史,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因而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与鲜活性。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不太喜欢历史课,但每当谈到与本地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学生情绪激昂,有时争论不休。教学中,教师把课程知识点与家乡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勾通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对家乡史事的亲切感,用已感知的家乡史事去感悟课程中的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或点明课程知识点与某个家乡历史遗产的具体联系,使学生在今后接触地方文化遗产时,联想课程相关知识点,以家乡史印证中国史,激发其对家乡史的探求欲望和对历史科的学习主动性。1998年瓮安县被贵州省委命名为革命老区县。2009年“猴场会议”会址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具有光荣乡土历史知识是对具体的家乡历史事件作诠释、辨识、解说,在人群中展示其学识,博得人们的赞许,满足其成就感,自然会激发其探索欲望,产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地方历史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新的初中历史课程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革新,基本消除了传统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细”现象,较大幅度地减少繁杂的知识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课程的难度,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给课堂教学渗透乡土历史知识提供了平台。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宝贵的乡土历史遗产,如带领学生参观猴场会议会址,猴场千年古邑戏楼,聆听观看瓮水长歌,无疑是拓展课程资源的重要史料(包括历史遗迹资源和口碑资源)。同时,也扩大课堂教育教学的范围。

三、地方历史有利于巩固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方历史故事、历史传说世代口耳相传。这些口碑资源深入人心,有的家喻户晓。学生从小接触乡土历史遗迹资源和口碑资源的机会较多,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已感知的乡土史知识作为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基础,引导学生在这些基础上去探索、研究、联想、追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加深理解和识记。如唐代诗人王勃的老师牛腾还曾被贬谪郡建安县任县丞,治所便是在今瓮安县猴场镇下司街村。瓮安自明清始不到五百年的历史上,便有19人进士及第,110人高中举子。通过多个地方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家乡不平凡的历史及多种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明白了通过努力读书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道理。

四、地方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乡土历史中蕴涵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果翻阅地方史志,会发现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事件和在史海惊涛中沉浮的众多风云人物。把地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融入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当学生对地方的历史文化有了足够的认识,才有可能对家乡产生一种“温情与敬意”;同样,也只有当学生对先贤们为振兴家乡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时,才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同情的理解”,树立爱我中华、兴我荔波的理想。如我县猴场人冷少农(1900――1932),1925年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两广区委会军事部工作,任总理的秘书。1932年3月,被誉为“红色特工”的冷少农被叛徒出卖被捕,同年5月,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2岁。1950年,贵州省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让孩子们对家乡涌现的英雄人物有了了解。爱国主义和本土意识的教育自然沁入心田,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乡土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就必能进一步培养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任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家乡毫无感情可言,那是绝对谈不上爱国的。

上一篇: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究 下一篇: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因素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