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和激励机制的探索

时间:2022-10-19 04:25:23

北京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和激励机制的探索

摘要: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人类对医疗水平的需求不断增高,于农村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也在时刻进行着深化与推进。本研究将目前国内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及激励机制发展情况作出总结与分析,并介绍北京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及激励机制,以探索最佳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及激励机制,提升人体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家庭医生式服务 服务内容 激励机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5-01

面对医疗服务的改革,需要对卫生服务的内容及形式给予不断的创新与突破,我国于2009年开展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质改革,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现北京为了适应新医改的需要,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相关内容,其中规定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流程、服务内容与质量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 [1]。但在此项工作的实施与发展中,还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尚未完善,对其可持续的发展可能造成了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经验与北京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探索最佳的北京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及激励机制,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国外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状况

1.1 服务模式。对于国外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状况的分析以美国举例说明,美国政府于1969年正式批注了将家庭医生定义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的医生,并将其与护士、药剂师、心理医师、各类职工等共同组成一个团队,为注册家庭医生服务的人员提供医疗健康咨询相关知识,并向其提供预防保健帮助,医疗康复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服务,并可保证对于部分慢性病患者给予长期的跟踪观察,以保证其将病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2 激励机制。美国现将管理保健定义为一种商业医疗保险形式。在管理保健基础之上,保险公司可代表患者向家庭医生购买所需的服务,并确保每一位参保人可自行选择或被指派一名专业的家庭医生,而保险公司则按照人数比例将保费预付给家庭医生做为定金。家庭医生不仅需对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需对其转诊工作给予审批,而对于费用控制较好的家庭医生,保险公司可适当给予奖金鼓励。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0多个国家与地区正在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目的是为了对卫生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同时提高全民的健康状况 [2]。

2 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状况

2.1 以深圳市、武汉市等为例,在自愿签约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是通过于社区内建立起卫生服务的系统,做到分区执行,团队合作,责任到人,是一种以全科医生作为服务主体的模式。

2.2 以青岛市为例,在社区首诊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是要求参保人员在家庭所在地附近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门诊定点医疗单位,并选择其中一名符合要求的医生作为本人的家庭医生联系人,并按照服务规定签署条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家庭医生联系人为参保人员共同制定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检查或出门巡诊等一系列服用,并且可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免收挂号费等 [3]。

2.3 以上海市为例,在全市内同时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与家庭医生首诊制度,主要是通过签约到个人的方式,由全科医生为签约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基础医疗服务,每位家庭医生所负责的居民数大约为2000至3000名之间。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卫生医疗服务的考核团队、考察机制,将家庭医生的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3 北京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状况

3.1 服务模式。北京市于2012年启动了农村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在此项工作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①两种服务理念:一种服务理念是要求卫生服务团队能够为签约居民不断实施医疗服务项目,第二种服务理念是强调卫生服务团队具有维护所签约居民健康的责任,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状况多个方面。②三项保障措施:北京市卫生医疗机构共同出台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内容、概念、职责、宣传方法及实施等多方面的三个文件,分别为《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式服务工作方案》、《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宣传活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③四级管理模式:a.为健康普通人群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b.对于如老年人、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服务;c.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应强调控制疾病的进展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d.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或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且综合型健康服务。④五项个性化服务:a.对人群健康状况早期了解,以事实早期自预措施;b.向签约居民发放最新最全的健康相关材料;c.对于特殊人群给予分类服务或电话跟踪随访;d.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给予上门服务;e.对于慢性病患者使用的药物费用给予一定的优惠。

3.2 激励机制。目前基层卫生机构为收支两条线,总支出全部由上级统一下拨,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总支出是固定的,所列项目无外乎是左兜装右兜,如果拿出专项资金给家庭医生或设立岗位津贴补助,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利益,不能促进各科室的积极性。所以说所谓的激励机制只停留在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列加家医服务的工作量,再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方案》相近工作内容,记入绩效考核的工作量中。

据有关资料指出,下一步全科医生在为签约居民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时,服务所花费用可由签约居民、医保基因等分担,并确定接受健康服务的内容及标准。另外,需将全科医生所签约居民的构成及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与其劳动报酬直接挂钩,以从根本上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北京市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开展了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的试点工作,并由卫生医疗机构提供专项研究费用,不但应建立严格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考核机制,同时还可设立岗位绩效津贴等补助,还可结合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数量及质量,以及居民满意度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从而达到激励该项服务顺利实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峰,吴小岭,赵德余.家庭医生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新探索[J].中国市场,2012,19(29):84-90

[2] 张丽芳,吴宁,张艳春,等.关于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的思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84-189

[3] 郑晓曼,王小丽.英国国民医疗保健体制(NHS)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12):919-921

上一篇:对76例冠心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下一篇:人为差错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