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时间:2022-10-19 03:51:26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摘 要:伴随着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金融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金融不再是金融行业的唯一形式,各种新型金融不断兴起,弥补了传统金融制度结构发方面的不足。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和交易方式,而且对传统的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模式,金融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情况、潜在的风险与危机及可能的控制途径。笔者认为分析的结果有助于深化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辨别风险并加以控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危机;控制途径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互联网金融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满足了企业和广大民众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的需求。无论是P2P还是众筹或者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都取得了惊人的业绩表现。然而,在享受种种便利的同时,事故频发的互联网金融也引人深思。

二、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与危机

互联网金融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交易缺少认证,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归属不明。这些问题不仅表明互联网金融呈现出高风险性,还表明它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看待互联网金融可能遇到的风险,才能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这些风险具体表现为:

1.互联网固有的技术性风险

以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来的金融与网络联系密切,互联网的风险波动将会直接作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这种技术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和安全风险:

(1)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系统等存在缺陷或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该风险涉及范围广,故其可控性较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关注。2013年上线仅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布破产,成为史上最短命的P2P网贷公司。事后调查,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行业操作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对抵押房产的审贷工作不够细致,竟然将其多次抵押,且发现后缺乏相应的体系将资金追回,导致公司只能无奈地选择破产。仅仅是工作人员在审贷方面的失误就导致一家公司破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2)安全风险则主要表现信息风险,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平台的运行不当、安全系统存在明显漏洞导致用户信息被盗窃或另作它用,直接或间接给用户造成损失。互联网时代注重数据开放和共享,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开始推广合作账号登陆,这虽然给用户提供了便利,却也使得用户账号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便利。犯罪分子将获取的用户私人信息低价出售,这些信息经出售后用途不一,有的甚至被用于犯罪活动中。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一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致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网络交易具有虚拟性,交易信息的传递和支付结算等业务活动都依靠互联网平台,这就会造成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发生信用风险。传统金融行业的信用风险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不会消失,还因为互联网平台的介入提高了其发生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借贷行为时并不需要实物抵押和担保,社会信用体系也还处于完善阶段,所以较难依靠外界第三方力量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价。客户很难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和客户线上交流一旦中止基本就失去联系,客户根本无法了解资金的实际动向,如果再缺少担保,客户相当于承担了全部风险。以P2P为例,国内金融机构通常要求借款人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具体包括财产证明、学历证明等,这些信息由于是本人提供,极易造假,如果检测系统不完善,贷款机构将很难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信息不对称导致P2P平台在选择客户时处于被动地位。

3.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型的领域,还存在不少的法律空白。目前的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无法涵盖互联网金融的众多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具有局限性,此外它也无法贴合互联网金融的独有特性,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法律冲突。就如今的情况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法律规范不健全,日常监管不到位。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极易触及法律红线,进行非法经营。从互联网企业的成立到日常运营,很少会有法律监管部门的介入,由于对其监管权限不明确,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陷入“三不管”的境地。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行业协会还未建立,行业监管更是无从谈起。这种日常监管的缺失,不仅会使不符合规定的企业乘机成立谋取利益,也使得客户资金在运营过程中得不到保障。

(2)普通网民的网络交易风险。风险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集团,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在利用互联网享受各种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也容易触及法律盲区。另外如今的网络交易所签订的合同大多是电子合同,这种电子合同同网络数据一样,极易变动和消失,如果没有备份,一旦数据消除,网民将会处于被动地位。

三、控制途径

关于上文中提到的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笔者认为这是在其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难题,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走向成熟,这些风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我们也不能无所作为,针对这些风险,笔者认为以下的几个措施将会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1.针对互联网的技术风险

(1)在内部流程方面,可通过科学考察,进行个,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的运转步骤,做到顺畅有序,简洁高效,同时可以随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测,尽量避免或者尽快找出出错环节,对风险做到事前控制。就人员操作而言,不定期的岗位抽查和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其行为,及早发现失误并改正。

(2)我们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采取多重机制应对各种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和恶意攻击,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确保交易安全。除此之外,加大在互联网安金融安全的投入,建立行业安全标准,形成自动化的互联网安全监控机制。网络安全的维护,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个主体,政府企业网民三方需要共同配合,共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2.针对信用风险

针对信用风险,主要目标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最大的优势是它拥有数据信息和平台,通过交易平台可以对数据的生产者资源和数据的需求方资源进行整合,使生产与数据使用分离,使交易更加便捷。同时在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数据交易平台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整合、深入分析和加工,从而形成用户数据中心,这样交易双方可以随时查询对方的信息,包括其以往的交易记录。如果再与独立的评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用户的信用评级情况全部公开,那么贷款人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根据信用状况与借款人签订协议。这样不仅降低了调查借款人信用的费用,提高了交易效率,也有效的规避了信用风险。

3.针对法律风险

针对法律风险,笔者认为一定程度的监管约束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国内互联网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不能成为放松对其监管的依据。当前情况下,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类似于中国证券业协会和银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成立,一方面可以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在保护本行业从业、支持企业增强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随时向政府表达行业的需求,同时按照政府要求指导行业发展的方向。就监管方面而言,行业协会有权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严格监督,这就有利于维护行业信誉,实现公平竞争。企业应该自律,在按照法律规章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配合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普通网民,可以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讲解日常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处理方法,长期的宣传有助于人们理念的改变和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安全理念。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重点考察了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同时也提出了可行的控制途径,如加强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建立公证系统等。作为科技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代表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向。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利用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了解它的弊端和潜在风险,保持警惕,化危机为机遇。

参考文献:

[1]陈一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金融,2013,(4):32-34.

[2]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金融研究,2014,(2):17-19.

[3]武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J].中国金融,2013,(2):27-28.

[4]杨晓慧.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市场风险的影响[J].华人时刊,2013,(3):44-46.

作者简介:李雯(1994- ),女,汉,研究生,现就读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税务筹划

上一篇:烧鸡店的营销大招 下一篇:探究创业板企业无形资产对经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