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19 03:38:42

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特点分析

摘要:“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因为“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已成为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上,也仅是“好”与“更好”间的区别而已,并且在科技与环境领域,更多体现的是普遍性,而较少独特性。“人文奥运”则有所不同,它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和亮点,最有利于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因此,深入开展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有利于使奥林匹克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实现北京“人文奥运会”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凸现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特色和亮点。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5-0018-04

奥运遗产是指一届奥运会举办之后,为奥运会举办城市留下物质和非物质的积极成果。自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以来,每一届奥运会都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遗产。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留下宝贵的奥运会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留下丰富的奥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UNESCO巴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团体、有时为个人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附件《“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26日)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源于《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UNESCO,1989)对“民间创作”的定义:“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基本上袭用了UNESCO原创的评价框架。

通常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奥运会非物质遗产是指它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或无形性,重在口头和行为的传承。

按照这一标准,2008北京“人文奥运”可以被确认为奥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已经深入人心,它将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并在奥运史册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1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以“人为本”的特色

北京奥运会成功实现了“人文奥运”理念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水平,使参与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满意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在16天的竞技场上,来自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顽强拼搏,展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竞赛风貌,创造了骄人的运动成绩,为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体育遗产。

现代奥运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现代奥运会不仅构成了当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大大扩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种沟通手段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现代奥运会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奥运会面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界限,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205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比联合国更为壮观的国际大家庭,它使全世界人民聚集在象征和平、团结、友谊、进步的五环旗下,同场角逐,公平竞争,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坚决反对把奥林匹克认为是纯粹的竞技体育运动,他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和艺术的结合。发展至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而且对奥林匹克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北京“人文奥运”打造出了现代奥运会人文特色和亮点。“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也是全人类的重大文化盛会,中华大地喜迎盛事,北京张灯结彩迎接各地嘉宾。文化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注重社会参与,关注困难群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从2003年开始,“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每年举行一届。到目前已经举办了6届(见表1)。

从“魅力北京、文化奥运”到“活力北京、青春奥运”――“文明北京、情系奥运”,――“体验文明、共享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贤、我快乐”为主题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奥林匹克文化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围绕奥林匹克文化创新与景观设计、火炬传递、数码影视、中国玉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等主题开展的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为奥运会筹办工作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设想和建议。以“万里长城太极拳”表演、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和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普及发展的良好基础,代表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奥林匹克的美好憧憬。

北京“人文奥运”提倡和平、共存与和解。文化是促进和平的桥梁,这是北京“人文奥运”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提倡国际社会团结。赞同文化的多元化,反对一元化;提倡信息社会的文化;提倡传统和创新有机结合。北京“人文奥运”就是要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传达和复兴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们对希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认识,增进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了解。北京“人文奥运”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表达对和平、平等、民主、人道主义、文化多样性和继承与创新的态度。

最终要使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永远传承下去。以往奥运会的人文活动是补充和附属性的,北京“人文奥运”活动引导奥林匹克运动进入注重通过人文的手段发展人类关系的新时代,为奥林匹克运动增加了新价值人文观念的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

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地表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本质。开幕式以美轮美奂的文艺表演,高科技、跨媒体的巧妙运用,使现场效果让世人震撼。在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交融中,开幕式艺术地讲述着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彰显着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3大理念,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找到精神契合点。这一夜,全世界40亿观众在文化、艺术与美的感官震撼中陶醉,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将永远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非奥运文化遗产。人文奥运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它不仅体现在为全世界办一届精彩的奥运会,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朋友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文氛围,更体现在让全国人民共享奥运的激情和快乐上。8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放假的通告。根据通告,除保障国事活动、城市运行等必要的工作岗位外,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8月8日放假1天。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其他社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北京市在奥运开幕日放假,不仅是为了减轻开幕式当天城市交通压力的需要,更是为了让群众能共享奥运的喜悦,参与奥运开幕的盛典。这种做法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放假本身,从中体现的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2 “人文奥运”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奥运遗产”

“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创新理念。作为一个开放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它是一个多纬度多层次的理念。“人文奥运”依托于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的深厚低蕴。中国文化的人文意蕴源远流长。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还要承担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文化将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多元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以及多学科的研究中不断创新。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必然能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性的新型文化。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产生深远历史意义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它既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取向,又进一步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支持和推动奥运会成为追求真、善、美等综合价值取向和人文目标的奥运盛会。北京“人文奥运”是世界奥运史上首次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奥运”理念,不仅凸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也发扬和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推广和普及,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是前所未有和独一无二的。2008北京“人文奥运”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思想,而且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奥林匹克精神之中,丰富和拓展了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内涵。同时,北京“人文奥运”理念强调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样不仅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平台。

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提出“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元化的又是跨文化的”。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展示,将会加强世界各国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将推进现代奥运文化的世界进程,而且使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在奥运文化中得到共存和互补,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和当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继承和发扬了奥林匹克文化精神,并将中国的人文传统与奥运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文化。奥运会成了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享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人们如此执著地关注奥运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奥运会进发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国际性事件,发端于1896年的现代奥运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来自五大洲205个成员的大聚会,奥运会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但真正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独特的开幕仪式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以北京中轴线29处烟花“脚印”迈进“鸟巢”一鸣惊人,特别是《灿烂文明》这个篇章,以中国绘画长卷展开,展示了有数千年历史包括文字、书画、戏曲、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文明,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科技智慧,也加入现代的智能元素。开幕式成为中国迈向世界的绝妙展示。据央视新闻报道,8日晚全球有40亿人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国内权威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媒介研究:“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纪录。”实现了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战略目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开幕式,把创意和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把中国五千年历史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方式展示给整个世界,很大程度上也展示了这次奥运会的精彩组织水平。北京“人文奥运”是人本的奥运,也是文化的奥运,更是和谐的奥运。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北京“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丰富、相互发展以实现和谐的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体育盛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间对话、交流与融合的盛会。无论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还是对于世界人民和世界文化,北京“人文奥运”有着巨大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奥运遗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们的决不仅仅只是精彩绝伦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也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层面的快速发展。在比赛与成绩的背后,在奥运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背后,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其对人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世界和平等更高层次理想的关注与实践。正是这些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人文价值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危机,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奥运遗产”。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已成为后奥运时代研究中的主要课题。

3.2 “人文奥运”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与“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结合,探讨人类社会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符合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复归的潮流。奥运物质文化遗产与奥运会的水平、特色有紧密的关系。北京奥运会成功的特色是通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3大理念和目标的实现来体现的,特别是“人文奥运会”的重要影响是打造了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特色。北京“人文奥运会”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将凸显北京奥运的特色和亮点,充分证明了“人文奥运会”是2008北京奥运会献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独一无二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

3.3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实现了“人文奥运”理念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回应。北京“人文奥运”为奥林匹克运会留下的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

3.4 北京通过申办、筹办、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产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中国和世界的巨大贡献,因此,收集、整理、鉴别、评估、研究这些宝贵的文化奥运遗产,意义深远。建议通过对北京“人文奥运”是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确认北京“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展示人文奥运、文化中国,培育一代文明、开放、包容、自信的新国民,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前奥运举办城市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经验及北京奥... 下一篇:德国体育课程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