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深切感悟

时间:2022-10-19 02:59:12

生活的深切感悟

今年三月,我读了《扬子江》诗刊2006年2月号后,发现此期的短篇佳作颇多,因而满怀欣喜地写了一封短信给该刊编辑部谈点感想,并对诗坛当前的情况发了一些议论。

六月初,突然收到南京的方政先生的来信和一叠诗稿,说是由于“读了您给扬子江诗刊的信,深受启发”,“于是尝试着整理了一个集子”寄来,要我为它写序。“深受启发”一语过誉了,我这名“老生”只是不怕惹新潮人士生气,说几句必须常谈的真心话而已,水平并不高。写序虽属苦差,但义不容辞----在很多人正用尽合法或非法手段来挣钱、麻将的声音响彻大街小巷的今天,方政竟然仍醉心于与发财、娱乐无缘的诗歌,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我又岂能偷懒?但因公私杂事缠身,直到昨天才拜读他的大作;发现其中的《是的》是我那封信中所列举的佳作之一,更促使我不顾酷暑拉出键盘。

诗歌创作固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决不是孤家寡人的事业,神经正常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诗必须争取读者,否则就难以繁荣。而欲达此目的,它必须在内涵方面具有吸引力。作为一名“老牌”读者,我认为能让人读后既有所感还有所悟的作品最佳,因而特别欣赏饱含着感情的哲理诗。与此同时,它还必须在形式方面具有吸引力。在生活节奏日益急促的今天,广大读者对那些行苍苍、字茫茫的东西只能畏而远之,所以诗应当尽可能做到短小精悍――此说并没有背离诗的本质,精练本来就是这种文体的特征。出于上述理由,我近年着力推崇短小精悍的哲理诗。

素昧平生的方政与我志同道合,而且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本诗选即是证明。就说上文提及的《是的》:

少儿时/面对这世界/我连连点头/是是是

青年时/面对这世界/我常常摇头/是吗

年老时/面对这世界/我既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是说/是的

概括地写出了人生各个阶段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是”和“是吗”、“是的”的内涵大不一样,后者是懒得表态或不便表态,蕴含着无奈的叹息。此诗用语平易,但相当深刻地展现出不仅仅是作者一人而是芸芸众生的心路历程,堪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之作。

《蚊帐》同样耐人寻味:

蚊虫略施小计/便把人/赶进了/网

有一方安逸/梦中/便不再算计/蚊虫的灭亡

采用暗喻的手法来表现一种很多人共有的劣性,很有思想深度。作者同样没有运用一个褒贬词语,但褒贬已在诗中。

我还很欣赏他的《》。此诗将不少人在中的疯狂行为,喻之为“站着做梦/走着做梦/睁着眼做梦/喊着口号做梦”,而且“你不知我做梦/我不知你做梦”,把人们被胡弄得昏头转向的景况写绝了。 《青丝和白发》也很值得一读。“满头青丝/耻笑白发”是“洼地里一篷嫩草/正仰望雪山/高处不胜寒”,这是给那些浅薄年轻人的一声响亮的棒喝。

此外,《面对石头》、《站牌》、《浪桥》、《针刺之悟》、《石牌坊》、《脸谱》、《一些丢在脑后的事情》、《风筝》、《漫步》、《钥匙串》、《砚》、《风景》等等,也是构思精巧、隽永有味的短章。

上述诗歌,都凝聚着知性(哲理)和感情。写到这里,我要抄袭一下自己。我在给《扬子江》编辑部的信中曾写道:“这些作品所涉及的题材都是朴素的、普通的。它们所抒之情,都是人之常情,因而具有引发众多心弦共鸣的基础;由于抒得真切、新巧,所以富有吸引力。它们所蕴含的哲理,都是人们早已认同并积存于心底的公理,令人读后心诚服;而且能将哲理自然地寄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遂成佳作。加上它们都写得短小精悍,所以令人乐于阅读。”这段话,完全可用来评论方政这些诗作。

这本诗集的优秀作品不止上文提及的这一些,也不是所有作品都这样优秀,民谚云“十只手指有长短”,此乃正常现象。然而总的说来,它是一本可读性强、有益于世的诗集。

目前,诗歌的读者越来越少。它亟须振兴,最有效的行动是:拿出读者喜爱的好诗来。方政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愿他继续下去。

上一篇:细腻而粗粝 轻逸而沉重 下一篇:燕子矶:生命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