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时间:2022-10-19 02:48:34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获得和掌握数学基本运用能力,这是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提高 数学 课堂 教学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获得和掌握数学基本运用能力,这是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过程偶遇简单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现代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从有到会的应用过程、从会到通的领悟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达成,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上做足文章。没有过程的教学只能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增强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是一句空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

二、数学课后任务单一化是学习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学数学绝不是简单的做几个题目就可以达到提高数学素养、服务学生发展的目的的。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课后布置几个题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诚然,做题目可以巩固当天课堂所教的知识,练就一定的技能,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满足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素材的简单重复和模仿只会造就学生的惰性,阻碍其思维的连续发展,让学生丧失可能已有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课后学生多元化的数学任务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1、教学内容趣味性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里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只对自己熟悉的、有趣的事例感兴趣。教学中,教师选择与数学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情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趣味性的设置

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课堂注定死水一潭,缺乏生机和活力,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如:初一数学“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推导中,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蜗牛,让其根据内容演示蜗牛的运动状态,得出结论,同学们在笑声中轻松的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3、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运用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作如下评述:

4.1在教学目标上,由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发学生发展为中心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本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属于自己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2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个性教育意识,整体性教育意识在这一点的运用上,我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学生按实际情况进行了分类,同时把今天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点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做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4.3在教学关系上,树立主体意识,把教师摆在裁判的位置上在本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我首先为学生创立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本节课的主体、主人,让学生自学找到本节的掌握目标是地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评定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下一篇: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