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9 02:15:41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魏青杰

【摘要】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的效果。方法 将130例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治疗,治疗组在应用甘草酸二胺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及水飞蓟宾治疗,疗程均为30 d,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9%,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水飞蓟宾; 药物性肝病

急性药物性肝病(DILI)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急性药物性肝病占黄疸住院患者的2%~5%,占所谓“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占20%以上[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DILI,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0年8月内科住院患者,共130例,男72 例,女58 例,年龄20~70岁,平均4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胆疾病协作会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2]。

1.1.1 临床表现 62 例(48%)患者无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在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46 例(35%)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 33 例(25%)表现为黄疸; 30例(23%)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3例(2%)表现为肝性脑病。

1.1.2 急性药物性肝病分型 本研究中肝细胞型 98 例,胆汁淤积型 18 例,混合型 14 例,符合重型肝损伤者 5 例,以肝细胞型最多。

1.1.3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程度 (1)轻度异常:ALT、AST≤3倍于正常上限和(或)血清总胆红素(TBIL)<2倍于正常上限,共 40 例(31%);(2)中度异常:ALT、AST>正常上限3倍和(或)TBIL≥2~5倍于正常上限,共64例(49%);(3)重度异常:ALT、AST>正常上限3倍和(或)TBIL≥5倍于正常上限或符合重症肝炎的诊断指标者,共26例(20%)。

1.1.4 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归类分析 抗结核药110例(85%),肿瘤化疗药10例(8%),中草药8例(6%),其他药物2例(2%),结核病科是本院重点科室,所以本组抗结核药致急性药物性肝病较多。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应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66例,在应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杭州澳亚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水飞蓟宾(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4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30 d。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健康宣教、戒酒、饮食调节等综合治疗措施,依据病情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以全距(中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详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详见表2。

表2 2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药物性肝病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其中胆汁淤积型者病程较长,可超过1年[3]。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损害复杂多样,大多数药物性肝病不可预测,其发生机制可分为代谢特异体质和过敏特异体质两类[1]。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各文献报道差别很大,可能与疾病的时间变迁及地理分布有关,也可能与用药习惯有关。在我国,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比例远远大于西方国家,有文献报道,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药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前三位原因[4]。

治疗药物性肝病最主要的措施仍是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并严密观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时发现肝衰竭征象[1]。还原型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含有巯基,广泛存在于机体各器官,在维持细胞生物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并能与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结合起到解毒作用,具有补充内源性谷胱甘肽不足、清除自由基、促进胆酸代谢、保护肝脏的合成与解毒功能等药理作用[5],从而达到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目的。水飞蓟宾是从菊科药用植物水飞蓟种子中提取而来,能够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的酶系统,清除肝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近年研究证实,水飞蓟宾还具有调节肝脏脂肪代谢的作用,可阻止或减轻脂肪在肝内的沉积和浸润作用。本文结果显示,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药物性肝病,治疗组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改善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酌情选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3-357.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5-767.

[3] Nnthwani RA,Kaplowitz N.Drug hepatotoxicity.Clin Liver Dis,2006,10(2):207-217.

[4] 马博,刘思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79例临床分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46-248.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314.

(收稿日期:2011-04-02)

上一篇: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