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16 02:12:56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单位:430021 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通讯作者:邬扬绚

【摘要】 目的 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对收治的21例成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进行矫正,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治疗时间内良好地耐受了微型种植体。矫治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微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但是未出现感染。150 g、300 g及400 g等不同的加力力值对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90.48%、89.47%及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中有1颗在加载负荷之前松动,未列入统计范围,2颗在植入后即刻加载150 g至4个月时松动,2颗在植入后2周加载300 g力至6个月时松动,2颗在植入后4周加载400 g力至5个月时松动,余均治疗成功。所有患者矫治前后SNA、SNB、ANB、FH-M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特殊的支抗,扩展了种植体的用途,为正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工具,尤其在成人正畸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支抗; 正畸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收治的21例成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进行矫正,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21例拔牙减数、设计为上颌强支抗的成年错颌畸形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9~35岁,平均(23.1±12.4)岁;均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上前牙。入选的患者均无进展期牙周炎、牙眼炎及口腔黏膜病,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良好,牙周健康状况尚可,X线片见牙槽骨水平吸收不超过二分之一[1]。

1.2 方法 首先采用0.02%洗必泰漱口,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然后,采用直径1.6 mm、长9 mm的国产钛合金自攻型螺纹钉(由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种植部位选择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膜龈结合部。局麻下行2 mm切口,应用专用改锥直接攻入种植体。术后无需缝合切口,常规应用抗感染措施。分别于微螺钉植入后即刻、2周、4周后分别施加150 g、300 g、400 g力以滑动法内收前牙,患者每月复诊一次,更换螺旋弹簧[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各时间组、不同受力组之间的成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21例成年错颌畸形患者拟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治疗时间内良好地耐受了微型种植体。矫治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微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但是未出现感染。150 g、300 g及400 g等不同的加力力值对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90.48%、89.47%及8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中有1颗在加载负荷之前松动,未列入统计范围。2颗在植入后即刻加载150 g至4个月时松动,2颗在植入后2周加载300 g力至6个月时松动,2颗在植入后4周加载400 g力至5个月时松动,其余均成功。对所有患者矫治前后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角(FH-M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在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比较(x±s,度)

3 讨论

微螺钉型种植体骨内部分呈螺纹状,一般不作表面处理,旋入骨组织后依靠机械力固位,与周围骨组织不形成骨性结合。与传统支抗相比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具有体积小巧、植入部位灵活等优点。因此,本文对收治的21例成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进行矫正。在正畸临床上,作用力一般在150~400 g之间,本文中种植体负载的受力分别为150 g、300 g、400 g。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50 g、300 g及400 g等不同的加力力值对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90.48%、89.47%及8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中有1颗在加载负荷之前松动,未列入统计范围。2颗在植入后即刻加载150 g至4个月时松动,2颗在植入后2周加载300 g力至6个月时松动,2颗在植入后4周加载400 g力至5个月时松动。在此期间起主要生物力学性能作用的可能是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机械锁结关系。另外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矫治前后SNA、SNB、ANB、FH-M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本文所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未导致下颌的旋转。

据文献报道,微螺钉种植体的脱落率为10%左右,有学者将微螺钉种植体植入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间的牙槽骨,并施加了200 g力,共使用12个月,结果其成功率为86%[3],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特殊的支抗,扩展了种植体的用途,为正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工具,尤其在成人正畸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然而,这种种植体的研究和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微螺钉种植体主要是依靠机械固位承受正畸力,对患者的骨质要求较高,并要求螺钉的螺纹尽可能多的置于患者骨皮质内,并与患者的骨组织紧密接触。所以对于有骨质疏松、牙眼炎及口腔黏膜病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微螺钉种植支抗。

参 考 文 献

[1] 肖微,曾妮,胡帆,等.影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口腔医学研究,2010,26(1):140-141.

[2] 曾晨光,周彦恒,林久祥,等.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牙齿动物实验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1):96-98.

[3] 张延晓,王晓荣,陈江浩,等.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82-85.

(收稿日期:2011-03-30)

上一篇: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6... 下一篇: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