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时间:2022-10-19 02:05:49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摘 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中,并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认识,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资源;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83-01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在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取得突破,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良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多样化教学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在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材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对图形进行认识。图形是静态的,且课本中给出的图形由多种图形组合在一起,学生在开始时不易辨别,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组合图形进行拆分,逐个放映,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后,再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图形进行观察,在组合图形中找出基本的组成图形,学生对图形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再将图形的不同侧面集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更有带入感,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对图形进行分析,快速并较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要素。

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有更多的呈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极大提升,学习的效率自然更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变教学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借助信息数据,帮助学生实现从实际问题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转换。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设计了习题:有一个直径为1.5米的油桶,让其在两面墙之间沿着直线滚动,两面墙之间的距离为29.76米,问油桶从其中一面墙滚到另外一面墙需要滚多少圈?

大多数学生列出的式子都是29.76÷(3.14×1.5)=6.32(圈)。这个滚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Flash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过程。在动画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发现油桶滚的距离并不是两面墙之间的距离,而是少了一个油桶直径长度的距离。学生找到这个关键点后,很快就列出算式(29.76-1.5)÷(3.14×1.5)=6(圈),得出正确的结果。

巧妙的设计可以将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实现有效对接,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更好的认识与体会,在不断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类比和迁移的能力。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数学教学的课程设计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交互性,是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平台。

如教学 “年、月、日”时,互联网上有相关的学习专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可先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的专题网站,大致了解“一览万年”“探索日记”“记忆博士”等不同栏目的相关功能。如在“一览万年”专栏中有1900~2100年的年历,学生可自主选择查看任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年份,点击进入,深入了解与学习。又如在“探索日记”专栏中,学生可选择观察每个月份的日记数量,记录下来做成统计表格,然后探索规律。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到巩固,教师最后的总结将为课堂画上完美的句点。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在专题学习网站中,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的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实现良好的人机互动。科学地利用网络上相关的教学资源,能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得到有效扩充,使学习的选择面变得更广泛,在满足主动求知的基础上,有效开发课堂资源。

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完美结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样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时展的潮流,教师应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实现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

(责编 韦 迪)

上一篇:阅读·积累·运用 下一篇:爱普生TM―U330微型打印机高效稳定卷式发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