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劳力转移争创就业模范县方案

时间:2022-10-19 02:00:49

乡镇劳力转移争创就业模范县方案

根据晋人社厅文件精神,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创建单位。为了确实搞好我市的创建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扩大转移规模,提高转移质量,巩固转移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是实施统筹城乡就业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珍惜和挖掘农村劳动力资源、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是不断增强农民增收能力的根本途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创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实际,认真把握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流向的现实状况,把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纳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之中,纳入经常性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之中,纳入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之中。按照山西省人社厅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的具体标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考核,稳步推进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的创建。

二、任务目标

创建工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渐展开,重点抓好“建库、设台、出策、组网、拓渠、多型、造势、创牌、考绩”等重点目标的落实,主要有九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要通过市、乡、村三级联动,下乡上门入户调查,逐村逐户逐人采集信息,不留死角,注重零转移就业家庭的信息采集,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劳动力输出信息库、就业状况信息库、劳务需求信息库,以基础数据为依据,实行年度更新、动态管理、数据指挥,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促进单纯劳务输出向技能型转移的重要手段,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点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技能要求,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分类培训、中短期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定点”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劳动就业部门要与财政、农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调配合,相互穿插,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平台,要充分利用民间的培训资源,打造稳定的培训基地,形成人社部门、社会各职能培训机构和乡村组织共同参与的培训转移就业体系。

3、落实各项培训、职介、输出的财政补贴政策。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忻州市各级政府出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坚定、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等财政补贴政策,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政策扶持效应。按规定落实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完善操作办法,提高审批效率。

4、巩固公共就业的服务网络。要确实加强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在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发挥其在就业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优质服务。乡、村两级基层平台建设,要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抓好硬件建设,工作经费由财政纳入预算,年终一次性列支。要建立市、乡、村三级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确实做到“服务下延、信息上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

5、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大力组织异地转移就业,加强与输入地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制度化的双向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各类职业中介

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加强联合,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扩大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发挥当地重大投资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园区建设项目吸纳就业的作用,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渠道,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公共投资、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良性机制。要扶持自主创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构筑绿色通道和创业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者提供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6、创新创建工作的方法和模式。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统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在抓好培训的同时,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动态管理机制。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7、打造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突出品牌效益,提升我市劳务输出的品位,重点在同川水果贩运、闫庄钢结构焊接、子干解村建筑建材、新原西镇金属容器加工以及煤炭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培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打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品牌。

8、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动宣传。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要有宣传造势为先导,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全国就业形势和劳动政策,鼓励和激励群众走出家门、进城务工、外出创业,不间断地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在乡镇的集会上设点招工,由乡村劳务信息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把用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9、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考核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政府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是一次崭新的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山西省人社厅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的具体标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各自的任务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创建水平,为我市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食品质量工作意见 下一篇:加强校车质量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