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10-19 12:54:04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索

摘 要: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庞大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辅助了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渐将网络信息与网络资源划入计算机教学范围内,为了进一步完善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本文就围绕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思路、理念进行探索,为今后计算机教育更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网络环境下;研究;分析

近些年,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并为社会生产、科技、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让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倾向于技术性,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但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仍因为教学方面的问题而无法真正将网络信息融入于计算机教学当中,导致学生即使经过计算机课程学习也依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职院校从根本上转换计算机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确保计算机教学与网络环境真正的有效融合。

1 网络教学环境的优越性

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有很多,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来辅助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对网络教学环境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说,网络计算机环境具有开放性,其中每日更新的庞大信息量与资源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弥补课上学习中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漏洞,为学生的课下生活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又可以促进学生按照自身学习情况制定有效、良好的学习计划,十分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网络教学环境的优越性则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传递给学生,并通过设置学习反馈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网络的信息资源更新较快,相比之课本,更具有实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构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2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滞后

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飞快,并且几乎每日都在随着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做出调整,反观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严重与时代脱轨,即使局部信息存在一定更新但也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校内学生出现计算机相关信息缺乏,操作技术陈旧、走出校门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

2.2 学习态度偏失

中职院校中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发展敏感,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并且几乎每天都在使用,进行信息查询、人际交往、沟通等等。但同时也因为这样频繁接触互联网与计算机,让学生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误解,认为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仅包括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而忽视了其中重要的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走出校门参与工作后,缺乏计算机实操能力,竞争力缺失。

2.3 资源配置不全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可以保证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但除此之外,硬件、计算机配置更新方面与软件的安装应用方面却始终止步不前,可以说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要求,间接导致教学效果逐渐变弱,对于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机教学看成一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仅会按照教材内容来实施教学,即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大部分也只会将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部分添加进去,缺少对学生兴趣方面以及自身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考虑,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学习死板,兴致不高,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3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新思路

3.1 理清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便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因而在教学理念上,应该确立“就业导向型”的质量观、强化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衡量职业学校的标准,就是看培养的人才受不受社会的欢迎,这要求中职学校首先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都决定了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和突破口。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和顾问。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

3.2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的教学较为宽松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重要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教学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辅以更具有弹性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做的同时还很好地体现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处于一种对新知识的饥渴当中,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3.3 完善评价体系,突出技能考核

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评价的形式也要多元化。计算机考试已经由单纯的笔试变为笔试与上机能力结合的测试,这样便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应注意的是,上机考试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考试内容,进而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3.4 注重资源整理,优化教学环节

在网络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授课转变为边学习边授课,毕竟互联网的资源过于庞大,教师若想更好地从正面引导教育学生,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资源的最新动态。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能力水平,收集和整理网络资源为教学所用。另外,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课程模块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等,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不仅使中学校学生的学习选择自由度大大提高,而且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其又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全明.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121-121.

[2]刘秀丽.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J].职业,2016(28).

[3]张东梅.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3010(4).

[4]黄莱青.网络环境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究[J].未来英才,2014(4):114-116.

上一篇:文安县气象局新站与旧站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下一篇:110kV交联电力电缆检测技术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