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监管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9 12:47:08

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监管机制研究

摘要:目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相关经验的欠缺,再加上竹筏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形式的特殊性,旅游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以提升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安全性。本文就建立科学有效的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监管机制进行了思考研究。

关键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监管机制

一、引言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漓江流域更是让人神往,每年来乘船游览漓江的旅游者达数百万人次。而竹筏旅游作为一种特色和特殊性兼具的旅游形式,乘坐竹筏游览漓江的游客越来越多,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同时因受竹筏旅游相关的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主体意识薄弱、安全教育培训宣传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旅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如何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降低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游客安全,实现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现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竹筏旅游以其“亲临水源”的特点备受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到2013年漓江流域竹筏数量已增至3000余张。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沿江村民及旅游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制约了漓江流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桂林市非常重视竹筏旅游安全问题,2012年制定《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排筏载客营运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排筏载客营运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强漓江船舶安全工作和水上旅游安全管理。但由于安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竹筏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1.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从近年来发生的竹筏旅游安全事故中可知,大部分事故是由于游客和筏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引发的,旅游者不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强行开展违反竹筏旅游安全的活动;不少筏工安全风险意识较薄弱,未能依照相关规则进行竹筏操作,且存在疲劳、醉酒或带病驾驶等现象。2.管理职责有待明确。漓江旅游航区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较多的行政职能部门与管理机构,然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因职责划分混乱,彼此之间沟通机制不畅,导致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存在职责和权限不清等问题。3.设施设备有待完善。漓江旅游航区内部分码头存在游客上筏等候区与当地村民商品售卖区混合使用,没有专门供游客上、下竹筏的专用通道和设施的现象,且漓江水域与景区码头之间没有防护栏隔离,各游览码头防拥挤分道设施、码头护栏等基础设施缺乏现象突出。

三、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监管机制的构建

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监管机制是该流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竹筏旅游安全监管的过程及特点,构建了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监管机制,主要由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安全救援机制与后期处理机制等五个部分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风险评估机制是指在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确定风险等级,并对风险源进行分析,科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减小风险的损害。特别重大风险,地方政府应该逐级上报,并发出旅游禁止令,禁止旅游者的竹筏旅游活动。重大风险,地方政府应该逐级上报,并旅游警告,建议旅游者重新考虑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必要性,减少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较大风险,当地政府应该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旅游安全提示,建议旅游者高度关注可能发生的影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的因素。一般风险,当地政府应该根据相关规定,旅游安全提示,建议旅游者关注可能发生的影响竹筏旅游安全的因素。

3.2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在对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监测预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积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将风险源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整个风险预警过程就是通过建立职能小组,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动态监测,指政府部门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认真监测、收集、分析、处理、存储和报告,建立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提前预报,要求有关人员收到旅游安全事故信息后向职能小组报告,职能小组应当对旅游安全事件进行核实与风险分级,并按照应急管理规定,在时限内分别逐级向上一级政府及部门、专业技术机构报告:分类管理,各级政府部门根据上述旅游安全事故和旅游安全风险的不同类型,风险预警,一般预警由县人民政府确定,较重预警由市人民政府确定,严重预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特别严重预警由自治区政府或由省自治区政府报请国务院确定;制定应急预案是根据预警等级和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预警准备,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竹筏水上旅游安全发出预警之后,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警报级别和可能的险情进行决策,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3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指在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专业、高效、及时的信息服务平台,做到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救援能力,同时,在事故发生后,应该将事故相关信息向社会,提高公众的旅游安全意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按照信息反馈机制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1.内部信息反馈,各级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政务大厅窗口、筏工手机短信平台、现场宣传等途径,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内部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同步。各级水文、交通运输及海事部门要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掌握航道、水文等变化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向有关单位和筏工安全信息,为竹筏旅游安全提供信息支持支撑保障。2.外部信息机制。各级监管部门应该为公众提供权威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由于新闻报道具有及时、客观等特点,因此成为旅游监管部门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旅游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实行审核制。重大安全事故的报道要经市或区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统一;重大以下突发事故新闻报道工作按县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信息过程中,建立高效外部信息反馈机制。

3.4安全救援机制

安全救援机制是指在竹筏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应该建立政府主导、景区抢救、筏工自救的安全救援机制,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疏散事故危险区域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涉事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伤害。1.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救援。各级政府作为漓江竹筏旅游安全监管的重要领导机构,承担着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责,因此,政府部门成立旅游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安监、交通、公安、旅游、海事等多个部门组成。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救援组和后勤组等部门相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主要负责人立即赶到现场,迅速组织救援工作,保障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景区专业救援机构救援。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是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经营机构,承担着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运营和管理。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景区应该迅速组织专业救援人员,利用专业救援设施、设备,开展救援工作。3.筏工人员救援。竹筏的操作人员,即筏工一般是漓江沿岸的村民,水性较好,且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急救知识,在竹筏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应该第一时间开展自救。

3.5后期处理机制

后期处理机制是指在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事件发生后,应该认真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汲取事故发生的教训,建立健全事故总结机制,同时也要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对因安全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应该依法给予相应的补偿、赔偿。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级管理部门一方面需按照法律规章规定,及时进行总结调查,查明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形成调查报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再者,机制完善与补充。全面总结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环节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完善应急机构,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旅游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最后,事故家属善后处理。各级监管部门还应该迅速采取措施,通知伤者家属,妥善处理遇难者家属的接待、重伤员的就地治疗和后期转院、轻伤员治疗后返籍等工作,积极与伤者及其家属进行协商赔偿事宜。

上一篇: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试论“第二课堂”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