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时间:2022-10-19 12:37:53

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65-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应为学生营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气氛,摒弃以往教师在台上枯燥地讲,学生在台下无味的听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浅谈以下几点:

一、轻松进入教学话题,为授课做情感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部分是整堂课的伊始,教师应抓好每节课的导入部分,采取多种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轻松、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唱唱歌、讲讲故事、背背诗歌,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增加动手操作环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动手需求。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增强教师亲和力,感染学生学习情绪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最为直接、最为深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始终一种微笑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语文。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欢愉的学习气氛,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以其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赢得众多教师的青睐,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

五、创建悬念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为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机械般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处于呆板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完全是教师在说教,师生间缺少互动环节,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改变教师教学思想与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营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伊始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上一篇: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