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场边故事

时间:2022-10-19 12:09:53

我的场边故事

媒体将NBA变得超越了篮球本身。

这是我见过的最光鲜亮丽的采访证!

清澈透明的压膜塑料,配上明快颜色,一颗银色的星星,还有我的数码照片,就连绕过我脖子的挂绳都显得那么高级。在证件的背面是一张印有各种条款及凭证的列表,比大多数法律表格都要长。一个亮闪闪的NBA标识代表着它庄严的合法性。最重要的是,在我大头照旁边就是用大字体清新打印的我的名字,这令它变得独一无二。

我当时就是手持着这个出入证在洛杉矶参加2011年全明星周末。看上去这只是简单的塑料片,但它的威力实在不小。依仗它,我可以在整个周末的各种媒体环节中畅行无阻。这是进入NBA的证明。

回头想想,我基本上已经忘了那些跟我持有相同证件人们的脸,来自全世界的媒体从业者都聚集到了这,拿着和我一样的那张证件。每张证件看上去都一样,但它们每一张又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代表不同的媒体与个人。这是汇集了这个星球上所有记者、编辑,摄影师以及摄像师的大杂会,他们来自中国,西班牙、阿根廷、印度、日本、英国、肯尼亚、多米尼加、法国,有来自每一个NBA球队所在城市的媒体,来自各个电视台、杂志、报纸、广播电台、网站、博客,还有体育作家,时尚圈人士,生活类媒体,甚至是经济类,还有那些综合媒体。

他们中的一些人,此前已经经历过这些很多次了,他们是NBA媒体圈里的老手;另外一些,就像我一样,被这个人生中的首次经历所深深吸引,表现得更像是个菜鸟。

除了我之外还有上百人,也正经历着相同的体验,我们手握着独一无二的漂亮证件,体验独一无二的经历。来自全世界上百家的媒体济济一堂汇聚成一个整体,汇聚成媒体嘉年华,这已经成为NBA世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承载着整个联盟快步向前发展。

篮球运动正在发展,日新月异,突显全球性。你只要看看当今总决赛的一些数据就会相信。今年是国际媒体参加数量最多的一年,来自美国本土之外的报道人数超过了300人,他们紧随热火与马刺穿梭于迈阿密和圣安东尼奥之间进行跟踪报道。这支大军中,像去年那些报纸专栏作家以及电台主持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面孔了,媒体如今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相互串联以及多种报道方式。他们传递着关于总决赛的一切实况,通过他们的文字,通过照片,通过电视新闻播报以及多种社交网络媒体,这令他们之间的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总决赛的盛况不光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同样会在微博和社交平台上直播,信息会在Facebook以及微信上转载,他们在视频博客上被讨论,通过Instagram和Vine来传播,还会通过手机软件,通过文字博客,当然,还有就是通过可靠的老牌杂志传播,就像你现在手上拿着的这一本。任何一位NBA球迷都可以随心所以的、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他喜欢的方式来享受总决赛盛宴。为此,来自全球媒体嘉年华里的每一个从业者也都会用不知疲倦的工作,让球迷们得到最新鲜的第一手消息。

这也导致了本届总决赛成为历史上国际球员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10位球员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其中9位代表马刺。来自法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球迷们都在为来自自己国家的英雄们摇旗呐喊。当然,作为老生常谈你也别忘了,还有来自维京群岛的蒂姆·邓肯。这样算起来,马刺阵中还有一位在过去10年最受欢迎的球员之一——特雷西·麦格雷迪,他或许没有得到太多的上场时间,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还具备一呼百应的人气。

或许马刺从阵容表上是更标准的国际村,但论起全球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恐怕热火还要更胜一筹。拥有勒布朗·詹姆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以及NBA的代言人,热火在人气上明显占据了优势。何况他的副驾驶位置上还坐着德韦恩·韦德,他脚上的球鞋如今来自最出名中国运动品牌——李宁。再加上其他知名球员诸如克里斯·波什,甚至雷·阿伦,所有这些令他们成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球队。

在这个全世界最高的篮球舞台上,国际球员的大爆炸,以及球员国际知名度的大爆炸都归功于总决赛的全世界曝光度,2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现场转播,实况解说被翻译成47国语言。整个星球仿佛都陷入了这场篮球赛季末的大派对当中了。

NBA与媒体的关系是如此密切,甚至到随意一场常规赛,比如11月中旬某两支根本不具备季后赛威胁的球队交手,你都能从媒体那里看到对于参赛球星的疯狂关注。

2010年11月10日,金州勇士客场对阵纽约尼克斯。那是我现场报道的第一场NBA比赛,我至今仍对日期和最终比分(122比117勇士取胜)记忆犹新。我仍记得麦迪逊广场花园,著名的纽约爆米花以及匹萨的味道,站在世界最知名球馆之一的地板上,全世界最棒的一群运动员正在离我几步之外激烈对抗着。

尽管有阿马里·斯塔德迈尔、大卫·李以及斯蒂芬·库里和蒙塔·埃利斯,但那还是在卡梅洛·安东尼到来之前的纽约,也还没有林书豪,在一个随意的周三夜晚,这场比赛显得默默无闻。事实上林书豪当时也在那里,可他那会还是勇士板凳上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比赛也不是全国直播,在纽约或者奥克兰之外,再没有几个人关注这场大卫·李首次对阵老东家的比赛了。

然而,表演仍旧照常进行。赛后,大批媒体人士在尼克斯更衣室里环绕着小斯。意大利媒体正在和加利纳利攀谈,而俄罗斯记者则在采访莫兹戈夫。尽管是在“前林疯狂”时代,一小搓中国死忠球迷也在紧追他们的林书豪,当晚的比赛只有三分钟上场时间,但在亚洲媒体眼中,他们绝不会对此视而不见。通过MSG网站向世界的直播,以及备受赞赏的《纽约时报》们,这个随意的11月周三夜晚也在历史上写下了属于它自己的记忆。

这种媒体狂热令NBA的场下热度毫不逊色于场上。正当我们享受精彩的扣篮集锦或者超级火锅盖帽时,我们同样不会错过场边的故事——那些记者、播音员、摄影师以及博主们——人们从没有距离比赛如此之近!

我至今仍收藏着2011年全明星周末的那张证件,它时常唤醒我对那个独一无二的时刻的回忆。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近距离观赏总决赛这样的机会,但通过成百媒体人的声音传递,世界上任一角落也都会迸发出类似迈阿密或者圣安东尼奥那样的共鸣。

上一篇:叶落归根 16期 下一篇:重述神话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