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8 11:49:5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是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运而生的,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着力点。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如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投入机制不够稳定,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力推进。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60-02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继“离土离乡”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城镇化之后探索的第三条道路,即“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部分干部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实质认识较模糊,有的简单地认为社区建设就是把农户建房集中起来,有的部门对自身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位置把握不准,共建意识不强,缺乏工作主动性。有的认为农村社区建设超越现实,无非是搞搞形式,换个名称而已,担心资金投入后,一旦政策遇变,无法收回投资,再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的村民主观上对提高生活品质有较强愿望,但认为社区建设是政府要办的事,经济上合算就搬迁,不合算就等等看。

2.建设程序不够严谨。个别村民存在“重建新、轻拆旧”的思想,没有严格遵守“先拆后建”原则,为追求农户集聚数量,满足考核指标,以协议或押金的形式允许农户先建后拆,为今后彻底拆除旧房留下了“后遗症”。在社区规划编制中,有的村为回避矛盾,在选址上没有有效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重新选址进行建设,加大了建设成本,增加了村级经济负担。

3.服务管理不到位。目前,社区管理还是采用村务管理的老办法,管理与实际契合度不够。社区群众自治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还不到位,社会管理职能未有序衔接,许多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真正延伸到社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培育不足,市场化服务滞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生产的需求。社区管理人员大都由本村干部兼任,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水平较低,容易以老眼光看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和方法。部分社区建立后,活动内容不丰富,活动频率不够高,社区活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4.社区管理人才缺乏。农村社区管理需要有文化、有知识、年轻化、有工作热情的新型社区居民参与。但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大多流向城市务工经商,驻留在村的大部分为文化程度低、生活技能差的中老年人。农村传统习惯在这些人生活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大多安于现状,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对社区管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管理的办法和创新意识,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都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5.投入资金少,基础设施薄弱。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目前中国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仅仅靠民政的福彩公益金投入,没有纳入财政专项支出,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二是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为可用收入不足而无法建设,即使建设好了,也存在后续资金和经营管理费用的缺口,导致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三是社会投入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经济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制约了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6.缺乏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引导。随着城乡交流的增强和现代文明的推进,农村居民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在转型期农民身上也交织着多重文化冲突带来的矛盾,农民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农村社区缺少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引导,农民业余生活大多以打麻将为主,农民公民意识塑造和农村社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尚未摆上议事日程。

7.拆村并点后,社区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地方,几个行政村合并成一个社区,是符合实际的城镇化道路的正确选择。但是如何实现真正的统一,则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二、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进而实现城乡统筹,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社区管理还处于改革调整发展阶段,一些社区基层组织也才刚刚开始形成,且相关改革措施也尚未跟上,一些农村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出现了许多新矛盾,使社区管理难以全面开展。要真正体现社区自治原则,做到依法管理社区,就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一是要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使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进行;二是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把工作能力高、服务意识强、思想作风过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管理队伍中来,尤其是要选配好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三是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社区的各种人才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各种力量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2.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能否做到让群众受益、群众满意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要引导群众参与。关键是算好“两笔账”: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算好“三化”协调战略账、土地节约“子孙账”、社区建设的“成本账”,调动领导和党员干部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要帮助一家一户群众算好财产保值增值账、算好收入增加受益账、算好生活水平提升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要维护群众“四权”。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实现住房“有证”。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发放房产证,让群众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要完善社会保障。要在医保、低保、社保等方面强化保障,使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要让入住社区的群众通过务工获得薪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通过以土地入股参与开发建设或企业发展获得股金,享有的国家各种涉农政策补贴一概不变。

3.科学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规划是龙头、是引领、是先导。要科学调整布局,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坚持镇区、镇域并重,使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同步实施、同步规划、协调并进。要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因地制宜、严格标准、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使新型农村社区体现中原的历史传承、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新型农村社区自身建筑错落有致,面积大小适宜,外观美观大方,内部经济适用,基本功能完善,风格富有特色。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经政府审批、专家把关、群众认可的规划不得轻易更改。

4.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舍得拿出资金倾斜、支持社区建设;二要整合涉农资金,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乱,打捆使用、各尽其功”的原则,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要广开融资渠道,能够市场运作的通过社会资金参与、金融支持、以地生财、群众自筹、社会捐建等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四要鼓励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统筹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用地需求和社区建设、群众就业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5.要盘活土地资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破解发展中的土地要素瓶颈,破解三农问题和“三化”协调的问题。要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经营;要集约节约用地,科学安排新型农村社区的容积率和周边产业园区的用地率,提高节地率。

6.要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最薄弱的方面。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从公共设施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对公共设施及公益方面的投入,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以大力支持与帮助,并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制度措施方面要有所创新,努力改变农村社区这一薄弱环节,为社区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通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社区建设。

7.营造良好环境,发展非农产业。做好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还在于经济发展。各社区要依靠本地资源,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待各种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形成农业、工业、信息等产业园区,生活小区就会自然形成,第三产业必然会得到大力发展,对社区建设要求就会更为迫切,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等问题就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解决。

8.要转变作风,形成合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需要全县上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凝聚合力。要各方密切配合,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新型农村社区这一战略基点,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找准有所作为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主动找题目、做文章,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9.加强农村社区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建设。根据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是当前农村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使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家瑜,曾惠敏.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4).

[2] 崔伟华.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2).

[3] 凌新,周小霞,李广平.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

上一篇:农村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发展 下一篇:责任+创新=新时期企业“长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