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10-18 11:41:36

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课堂评价语言有着特殊的魅力。我们应该对课堂评价有深刻的认识,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都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归根结底,是我们在课堂语言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充分有力的准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下功夫,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堂评价 语言艺术 规范性 有效性

当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关注自己教学评价语言的规范化,在不断提升评价语言的时效性。随着课改研究的深入,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的运用有了很大的改善,激励性、鼓励式、激发性、启发式的评价不断充斥课堂。以前,在课堂上出现的冷面孔少了,粗暴、讥讽、挖苦甚至谩骂都已经消失了,但是当今课堂上仍然存在不尽人意的一些现象。无端生硬、冷漠无情、单调乏味、平淡无趣、笼统模糊、苍白无力的评价使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反馈信息,因此反而产生消极的心态。或者不论学生回答得好坏,“很好”“非常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棒了”“大家表扬他”等课堂评价语言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但学生对此却深感茫然,并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都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归根结底,是我们在课堂语言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充分有力的准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下功夫,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及时反思,创设情境预设语言

在课前要设想各种情形的出现,课前做好预设,把本节课上会用到的评价语言设想好,并在教案中呈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这样长期的积累反思必会使课堂评价语言丰富、生动、有效。

我在教学小教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战火中的孤儿》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我觉得问题很简单,但是学生发言不积极,而且答案很单一,没有层层递进,描绘画面的语言不够丰富。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乏味、笼统模糊,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针对性的评价,没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学生一片茫然,使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我想这样的评价会起到一定的引领、启发、指导的作用,从而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满足和愉悦。再上这节课,果然课堂气氛截然不同。

教师要具备灵活处理课堂上突发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应对方法,这是一个老师的基本素质,但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充实、完善,才会提升自己,不断地反思预设课上会出现的情景,积累经验,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教师,使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更好地让我们的评价语言激励、引导学生。

二、关注后进生,传递情感,激发信心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评价语言进行充分的准备,而且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学生的差异使他们对相同的评价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时侧重点也应该有区别。面对后进生,要多鼓励、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是赞美和鼓励”。所谓后进生,也有积极向优生靠拢的要求,但是他们缺乏持久性,需要老师的不断激励,所以适当的评价对后进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优生时,我们应该注重他们的态度,对其积极主动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准确地进行知识的正误判断。课堂上出现的“出格行为”“意外表现”“出于意料”“节外生枝”的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也会形成一朵朵艳丽之花。

在学习《小苗与大树》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时,同学们纷纷发言。我们按照小组轮流发言的形式,全班汇报交流,这时轮到一个学生发言,这个学生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佳,只见他磨磨蹭蹭地站起来,含糊不清地哼哼着,我想他这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在课前并没有查找资料,看到他的表现小组学生开始有一些着急,并且有人在催促,这时,我用眼神制止了同学们的议论声,微笑着静静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地下了头,我没有训斥他,走过去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头,对他说:“老师猜你一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吧?瞧,小小男子汉,现在知道不好意思了。”“不过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机会,你能重复刚才同学们的一句发言吗?”这个孩子马上抬起头大声地重复了一句。我紧跟着表扬了他“你很认真地听同学们的发言,很会听课。不过,下次老师希望你站起来向同学们展示的都是你的优点。”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会亲切地对他说:“不要紧,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改错的过程。”

当我们的优生读课文不流利,或者字音不准确时,我会对他们说:“你真勇敢,声音真响亮!”“如果课前读课文时能找个听众,多练习练习那就一定能读得更准确,好吗?”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结合自己的富有感情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给待优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得到长远的发展。

三、启迪优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优等生,他们需求超越同龄人的,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书本上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能够回答自如,常常有精彩的答案,对他们的评价,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课本知识这一层次上,而应该从更加深层的角度,更加全面的进行评价,以提高对尖子生的要求,使其深层的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其个性的表现中,老师的适当评价不仅能使其他学生树立目标,而且也给尖子生树立继续奋斗的目标。

老师首先认可赞美欣赏他,然后提出要求展示给其他同学,一来使其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二来给全班同学确定目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的表现等时刻的关注并进行评判,这就生成了教师课堂的评价语言,它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及时反馈,是师生情感的沟通方式之一。因此,课堂上,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良好的行为得到认可,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产生内心的愉悦。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更是语文课堂的艺术体现,使学生上课如沐浴春雨,如亲淋阳光,如耳聆黄莺,享受教学,又怎能不如痴如醉地享受学习呢?

上一篇: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浅析普通高中学生应试环节的汉字规范书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