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穿越细微,覆盖辽阔

时间:2022-10-18 10:59:40

王芸的散文集《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版)让我们联想起有关风的意象,自由而张扬,灵动而多姿,如她所写,“风,一些随意组合的空气微粒,可以穿越细微也可以覆盖辽阔”。看见的,听来的,记忆中的一切,都会被敏感的她广博地收于囊中,“没有什么可以束缚风。时间有多辽阔,风就有多辽阔,空间有多辽阔,风就有多辽阔”。

没有束缚地去写,这可说是王芸的长处,也使她的写作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度。通常写散文的人,写久了往往会为追求风格化、个性化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自己做出某些限定,在选材、立意的价值取向上构筑起自为自足的表达空间,或在写法上形成最具个人化的情感叙述话语,这往往容易引起关注,但限制也会由此而生。王芸尽管写作多年,活跃于湖北散文界,且有了80余万字的作品积累,虽已形成了王芸式的写作特点及文本特征,但她的写作却有着一种不确定的丰富性。她的散文建构方式以及由此显现的创作主体特征,虽然与性别有着直接的关系,表达着女人的感觉、独白和倾听,契合了女性最自然的表述,却不能以女性散文来框定。文中虽有很强的个人意识流露,却不是一种自我沉迷的、内在化的情感话语叙述。这些特点与她报社记者的身份有关,日常大量的新闻作品写作,注定了她是一个观察者、发现者,必须从容面对最真实而普泛的人生,面对最广大而无限的生长。因此,她的散文世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呈现出覆盖生活的广度,是具有相对的公共空间性的叙写。

王芸是一位精细的、毫不吝啬自己感情和知觉的观察者,她的散文主要以“我”的视点,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理解到的一切,和偶遇事件所留下的深刻印记,路途中的切身感受,随性之所至,转化为散文中曼妙的文字。

几篇听来的故事,是我喜欢的篇什,这是三组奇妙的组合,《湖》《江》《古城》三篇写景散文,分别与三个听来的她、他、她的故事各成一组,既独立,又有潜在的连接,前者是故事发生的场景,后者是住在湖、江边和古城中的人的命运遭际。场景篇写得极美,人的故事篇却有些悲凉,与美景并列更让人心生感叹。王芸不是编故事的高手,而是一个出色的文字描述者,所经所历所闻所感,虽可以唤起她的想像力,却不会像小说家一样恣肆。她、他、她的故事,尤其是古城中投奔了匪窝的女侠她的经历,完全可以在写实与虚构中组合成很精彩的小说,而她只是以精练的叙述将其固形成速写式的人物剪影,这也包括《2004年春天的一场相会》中的筱和奶奶。她比较擅长完整优美地描述视觉印象,并不去深入探掘世俗生活中的深刻和人性的深度,这也说明王芸的天赋更适合写散文。

王芸的不少散文写于路上,她对于可供自己观赏景物的道路感兴趣,同时对于一路上的事物也流连不已,将感知触角流动于诗人、思者、游客之间。几组大的散文,像《水韵江南》《梦回新疆的几个记忆坐标》《因为一个名字来到凤凰》等等,提供了一系列的风物小景,也提供了一系列人物写照最细微之处。王芸喜欢随意地在人事或景色中停留,并不深深地沉入,喜欢写一些纯粹的带有诗意的段落,把世界浸透在一种情绪之中,用激情或审美的眼光来鉴别人物,用最抒情的场景,情绪化的描述来深化审美效果。

她有一颗温柔而富有同情的心,多情善感,有人情味儿。《路过》《遇见》《关于黑暗的几个瞬间与故事》等十余篇散文,写底层人生和现实世相。在对盲人夫妇、黑暗中的歌者、丢钱老人、路边卖汤团小伙的写照中,王芸表现出由衷的、真切的怜悯,忧伤和牵挂,对人性的缺陷和黑暗,她给予的是苛刻严厉的同情和审视。

从电影艺术中,王芸也在寻找着写散文的恰当素材,这不仅仅是写电影观感,而是她的另一种沉思空间,从这十几篇的篇名上可看出她思辨的品质,她是借助于影片在延伸自己的思绪,以生活的感悟来评价人物,去阐释更广阔的文化内涵,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散文是最具个人化的激情性灵的产物,独有的艺术潜质,使王芸选择了散文。值得一说的是王芸的文字,她对语言文字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将诗意和悲悯充盈在文字中,甚至有时候语言直接成为创作的切入点。作为一位细致入微、炉火纯青的观察者,她的文字仿佛能精确无比地潜入到个人心灵的重重起伏和褶皱之中,传达出对大自然变化万端的情愫,描摹出那极其细微的感想和冲动。她的遣词造句精确而灵巧,能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可见事物的形象,或如清风徐来,娴静而美丽,有深刻的诗意之美;或如风之起舞,有一种气势轰然的回荡。

王芸的散文留给我的最主要的阅读印象是一种沉静中的平和,还有几分清明和理性,愿她继续上升的创作势头,能在不断地创新尝试中完成自己新的文学表述。

上一篇:莎士比亚在加拿大 下一篇:两岸文艺家欢聚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