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合作折戟沉沙

时间:2022-10-18 10:09:36

大客户合作折戟沉沙

11月3日,星期日,大风,上海(晚10点)

前一段时间,我在上海家饰家建材市场拜访了一个店面,只有两名导购在,由于导购不能决定合作事宜,没有深谈,只是把店面所属的公司(上海洪记装饰材料公司)老板李总的联系方式记了下来。

今天的大风至少有8级,我本想休息一天,可近段时间没有新的分销商合作,工作的压力使我不敢懈怠。打电话给上海洪记装饰材料公司的李总,李总一听我是英仑公司的业务经理,非常爽快地同意拜访。

下午风小了些。我转了趟公交车,走了一段路才到李总的办公室,自我介绍后,开始有目的地闲聊。李总说知道“英仑”品牌,经常会有一些业主到店面询问,也听一些同行提起过,本想和公司联系,可是一直很忙没顾上,这次正好了解一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通过聊天,我很意外地发现洪记装饰材料公司竟然是上海本土涂料品牌“天龙”的第二大一级经销商。要知道,“天龙”是上海排名前四的涂料品牌,仅上海一年的销量就超过一个亿,李总一年的销量也有3000万元。在洪记的店面货架上,并没有摆设很多品牌,“天龙”摆得也不多,真正走货在仓库。这就是平常所讲的潜在水下的经销商“大鳄”,表面风平浪静,深水中却独霸一方。

这让我很振奋,毕竟,这是我在上海做开发以来遇到的最大的经销商:

1.销量大,实力强。到目前为止,李总今年的总销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元,全年有望达到5000万元,这在上海涂料经销商中应该排在前五名。李总经销涂料已有8年,公司注册资金达100万元,固定资产估计在千万元以上,配货用的卡车就有5辆。

2.渠道完善,网点健全。由于经销“天龙”等知名涂料品牌,众多的家装公司、工程承包商、建材超市及众多的二级分销商为了能拿到最优惠的价格,纷纷与其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洪记自有店面6家,分布在家饰家建材市场、红心美凯龙建材市场等高档建材市场。

3.组织结构健全,管理完善。洪记设置了销售部、店面管理部、仓库、财务、配送等8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拥有员工30多人,各司其职,采用了在经销商中难得见到的公司化管理模式。

我也把公司的实力、近年来在上海的发展、前景等作了介绍,表露了想和李总合作的意愿。李总表示问题不大。就李总所谈的内容,我本想通过市场实地考察进行核实,或通过接触更多的导购、业务人员,以便掌握更多的情况,制定合作政策和推广措施,但一想到能和这样的大客户合作,我迫不及待地把合作政策告诉了李总,并提出3点操作意见:

1.因为有的建材市场上已经有了“英仑”的分销商,6家店面中只能放4家。

2.渠道价格必须按照公司提供的价格表严格执行,以免引起压价销售。

3.除店面销售外,其他渠道如家装公司、工程项目等,遇到“英仑”品牌已经进驻或正在谈判的须采取避让原则,以保护其他分销商的利益。

没想到,除了要求每次进货开具发票外,李总基本上没有异议。顺利地签订了试销合同,并拟好订单,约定后天送货。大客户就是不一样,一下单就3万多元。

一直到6点钟才弄完,李总留我吃饭,并用车送我回到办事处,约好明天再谈。

11月20日,星期三,阴,上海(晚10点)

对洪记半个月的前期工作今天结束了。

从这个月5号洪记进货开始,为迅速启动“英仑”的销售,我采取了对洪记驻点协助的方法,从3个方面着手:

1.对洪记4个店面进行3个专柜和1个专墙的店面布置。

2.对店面导购进行了产品、导购知识方面的培训,并着重讲了价格控制的重要性。

3.对洪记销售部的业务员进行培训,灌输了公司实力、产品性能、推广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措施的效果尚可,希望能启动销售。胜利属于我!

12月20日,星期五,阴,上海(晚10点)

今天主要工作就是和李总沟通、协商,希望能改变“英仑”销售的现状。

我一直以为洪记公司在销量上会有好的表现,可是现实不容乐观,今天又被公司大区经理责骂了一顿,我得好好总结。

洪记已经运作将近两个月,销量不仅没有上来,而且不断出现问题,主要有:

1.从首次进货到现在,才补货2000元,期望与现实差距太远。

2.拜访洪记专营店时发现,其他二线品牌都有对导购的销售奖励(一套漆提成5元),而我们没有,导致导购积极性不高。这对于同样属于二线品牌的“英仑”来讲,简直是致命的,因为我们的知名度远低于“天龙”,主要是靠导购的推荐拉动销售。

3.洪记没有专人负责“英仑”的销售,服务接近真空状态。

4.出现两次窜货,把“英仑”发到了已有分销商的建材市场,虽然已经解决,但两个分销商非常不满。

本来应该对合作有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以拿出更好的运作方案,但因过于乐观,我忽略了,公司也没有人提出来,一些此前隐藏的问题现在也凸显出来:

1.除“天龙”外,洪记经销和的品牌总共有20多个,全部被当成毛利获取产品,根本没有精力推广。有次我到洪记仓库,为“英仑”出货不好而抱怨时,仓库主管对我说“你们还有销售,另一个品牌从进仓到现在半年了,一套漆都没有出过。”

2.洪记8个业务员中,负责推广“天龙”的就有6个。这是因为“天龙”不仅要求洪记完成每个月的促销任务,而且年销售额也要完成,如果完成不了销售回款任务的话,年底的销售返利就不能兑现。对于洪记来说,这简直就是“生死劫”!批发“天龙”毛利本身就低,只能维持日常开支和运转,年底的返利才是利润,如果这些没有子,等于“赔本赚吆喝”,所以洪记把大部分业务员和财力都放在“天龙”上,其他二线品牌无暇顾及。

这两个月的销售全靠“英仑”在市场上的一点知名度,但因为导购没有提成,服务热情大大降低,如果不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合作将以失败告终。前两天将这些问题和文总沟通(文总是公司的一级经销商,向各市场的二级分销商供货,赚取差价利润),希望能拿出好的改进建议,可是文总认为现在销量上不来,再行投入已无济于事,要先等等看。但是,如果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无法收场,中断合作只是迟早的事情。我不能坐以待毙。

今天和李总沟通,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交涉内容主要有:

1.由于公司给洪记的价格属于大客户价格,利润率不高,无法给导购提成,应由洪记给导购奖励,销售“英仑”每套提成5元,月底兑现,以提高销售积极性。

2.洪记新招聘5名员工推广“英仑”,由公司进行培训。

3.在现有的装修公司中,重点推广“英仑”装修公司专用产品,将资料和报价表于10天内发放到位。

李总没有反对,但是也没有了当初合作的热情。

前期工作由于我的失误,失去了最好的补救机会,而现在到了年底,公司要求我这个月底就回公司述职、培训,可能春节前都不会回到上海。而失去督促,将无法确定交涉的内容能否落实,再加上文总也不想继续合作,这些都让我忐忑不安。

总 结

由于交涉时机已晚,李总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挽救“英仑”,第二年4月5日,文总与李总协议后进行了收货,大客户合作宣告失败。5个月里,洪记总共销售2万元,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失败分析:

1.盲目乐观,与大客户合作的欣喜让我忽略了存在的问题。与洪记这样的大客户合作,下至我,上至公司大区经理,都想当然地以为能轻易把公司的品牌运作起来,忽视了存在的问题,没有调查,没有分析,没有合作建议,没有做到知彼,合作的基础就变得不牢固。

2.合作方式出现问题。无论是财力,还是管理,洪记本身是具有实力的,但合作方式是让洪记与公司在上海的总经销合作,洪记作为二级经销商。这就存在一定问题,要知道洪记本身就是“天龙”的一级总经销。公司应该采取直接与其合作的方式,在价格和销售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这些文总都无法做到,但这恰恰是洪记最需要的。

3.改进措施没有到位,人员跟踪缺失。合作开始就没有制定详细的市场启动计划,也没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后,改进措施又不得力,没有人员督促和跟踪,加之到了年底,洪记为了在“天龙”上获取更大的利益,只能把属于二线品牌的“英仑”搁置。

通过这次教训,我得到3点启发:

1.与大客户合作,应该深入、理性地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2.找到与大客户合作的共同利益,即发现大客户经营产品线中的缺失,结合自己的定位,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3.与客户合作如果没有共识和基础,则须主动放弃。

(文章编号:11112)

(编辑:袁 航market@vip.sina.com)

上一篇:终结一、二级市场大型搭台促销 下一篇:如何面对绩效考核“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