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8 09:49:23

浅议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日益成为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大量人流的地铁,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精神、展示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态度的重要窗口。在地铁公共空间中运用壁画、雕塑、艺术化设施等公共艺术手段,既可以营造地铁舒适宜人的环境,又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享受与精神追求,同时对市民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推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从地铁2号线起,北京市就开展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初探。奥运前后,地铁公共艺术逐渐推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2007年,著名画家侯一民先生写信给北京市领导,提出要加强北京地铁艺术环境的建设。刘淇同志批示“确有必要”。近几年来,北京市在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在满足轨道交通“安全、便捷、舒适”整体要求的前提下,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打造了一批地铁公共艺术精品,全方位展现了首都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编制规划,统筹引导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

为有效指导北京地铁公共艺术规划建设,北京市规划委依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组织规划、建筑、历史、艺术、环境等多方面的专家,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人文,编制了《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该规划在全国尚属首创,立足线与点(车站)统筹的成功经验,在全市与全网的高度,加强面(城市特征区)与各线之间的协调,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北京地铁全网公共艺术总体定位、基本原则以及各线的主题线索和题材选取,对于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明确了地铁公共艺术设置原则

地铁公共艺术品的设置要把握合适的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重越好。因此,规划提出了设置原则,有效指导地铁公共艺术品整体的数量和布局。①资金投入百分比原则:合理确定地铁公共艺术资金规模,约占整体车站建筑投资的1%。②选择设置站点数量合理原则:设置艺术品的重点站数量占整体站点数量的比例应配置合理。③站内空间合理分配原则:设置艺术品的空间区域占整体站内空间的比例应根据站内具体情况配置合理。

2.统一了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原则

地铁交通运输的功能特点及环境空间特征决定了地铁公共艺术的独特性,艺术品设计要符合轨道交通“安全、便捷、舒适”的整体要求。规划明确了包括4项题材选取原则和6项形式设计原则在内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原则。设计原则的统一,对于指导地铁公共艺术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①题材选取原则

一是“分类分层”,题材选取按照“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分类,形成“北京、中国、世界”三个层次。二是“分区分线”,按照“区域”或“线路”选取题材,中心城线网较密,不宜拘泥于线路的特征,宜以站点所在区域的综合特征作为选题依据,郊区各线方向明确、地域特征突出,适宜以线的脉络进行题材选取。三是“文化北京”,突出北京文化元素,充分反映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四是“地标功能”,结合各站点地标建筑或挖掘出区域文化的特色代表。

②形式设计原则

“环境协调”,艺术品设计应与建筑及室内装修等相关环境相协调。“重点分级”,艺术品设计分重点站和普通站,有轻有重,合理把握艺术品题材、形式和规模。“功能优先”,在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功能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设置位置,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流疏散的空间需要,艺术品设置应以不占或少占地面空间为宜。“形式多样”,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以满足公众审美需求。“安全耐久”,近人尺度的艺术造型应具备安全性、合理性,使用耐久性、安全性强的材料,表面材质易于清洁与维护保养。“设施艺术化”,对公共空间内的设施、城市家具进行艺术化设计,在艺术品设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公共空间的艺术化要求。

③提出了公共艺术品重点站及表现题材。

以2015年线网规划和全网装修概念结构体系为基础,统筹考虑已建成和近期建设线路的公共艺术品设置需求和情况,综合选取了设置艺术品的重点站共102个。重点站要集中力量进行艺术设计,力求突出线路艺术亮点,建成公共艺术精品,使之更能体现北京文化特点、展现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形象。其他站点主要以艺术装饰为主,只根据环境特点进行简约艺术化设计,力求为公众营造出更加宽松愉悦的乘车环境。规划经过对北京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区域的特征分析,提取了重点表现的题材,初步确定了各重点站的具体表现题材范围。

二、科学组织,建立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管理流程和保障制度。

地铁公共艺术品是伴随地铁而生的一项新事物,与普通的建筑、交通等建设项目不同,它既有普通建设项目的一般属性,又有艺术品自身的特性。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北京市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组织管理流程,以及一系列保障制度,以确保艺术品的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实施。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实施单位,负责地铁公共艺术品设计、建设的整体组织工作。北京市规划委作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编制、方案审查、艺术监制等工作。北京市规划委会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依据线网规划、装修概念设计和公共艺术品规划,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艺术监制等方式,对地铁公共艺术品设计和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

1.公开招标确定组织单位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和招投标程序,选取有实力、有经验、有热情的艺术团队,作为地铁公共艺术品组织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各线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和建设。

2.专家团队全程跟踪,严格方案审查和艺术监制

由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历史、民俗、雕塑、壁画、美术、环境设计、规划、建筑、室内设计等多学科专家形成专家团队,对公共艺术品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把关,指导设计单位不断完善方案;对公共艺术品制作、安装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效果和质量控制,严把验收关。地铁公共艺术品从设计、制作、安装到最后的验收,全程都有专家参与、主管部门把关,为公共艺术品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3.公共艺术品设计提前介入,确保项目同步实施

与以前公共艺术品只作为后补的装饰品、规划建设滞后于站点内装修所不同,近期在建的几条线路均采用了在线路装修方案基本确定时,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同期开展的方式。该方式能够更好地协调公共艺术品设置与内装修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共艺术与地铁线路装修风格的融合性,有利于理念互补、风格统一、功能配套,最终实现设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风格整体化的建设目标。

4.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北京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地铁公共艺术品的招投标、资质审核、项目评审、专家评议、项目管理、艺术监制、工程审验、维修保护、工程监理、资金监管等制度,为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精心实施,打造地铁精彩、宜人的内部公共空间。

截至2012年底,北京已建成运营地铁线路16条,将有58个站点建设公共艺术品,约占站点总数的20%。从地铁公共艺术品的实施效果看,呈现出几个趋势:艺术形式、材料工艺越来越多样化;题材选取、主题内容越来越广泛;设计师团队越来越多元化。

1.艺术形式、材料工艺多样化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品实践至今,已不再局限于壁画这一单一艺术形式,出现了浮雕、雕塑、彩绘、剪纸、装饰艺术品等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功能设施艺术化已成为核心理念。多媒体、灯光照明技术广泛采用,与艺术品相互映衬。除了独立的艺术品之外,4号线还出现了开辟艺术展示区等公共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材料应用方面,不再局限于马赛克等普通材料,石头、玻璃、金属、玻璃钢、陶瓷、琉璃等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方面,景泰蓝掐丝、金属锻造等传统工艺手法得到了应用。地铁公共艺术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为地铁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大兴线枣园站的壁画《田园奏鸣曲》,采用了铜胎掐丝珐琅壁画,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景泰蓝壁画。

2.表现内容更具包容性

从表现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类特点:

一是挖掘站点周边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重现历史记忆,此类方案相对较厚重。由于所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旧城区或重要历史节点的站点该类方案居多,如4号线圆明园站、西单站的浮雕等,在建的6、8、9号线也有较多此类设计方案。

二是提取与站点相关的重要文化元素,用艺术化的手法演绎,各条线都有此类方案。如8号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站屏蔽门和楣头墙上以森林和树木为主题的丝网印,北土城站以“青花瓷”为主题的艺术化设施。

三是运用轻松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展现都市生活状态或未来愿景,此类方案相对轻松、现代。如8号线林萃路站玻璃壁画“鸣翠家园”,10号线亮马桥站楣头墙上的“和平鸽”,9号线六里桥站的不锈钢喷漆雕塑“升腾”,大兴线黄村西大街站的浮雕“欢天喜地”。

3.设计团队多元化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实践至今,逾百名壁画、雕塑、美术、广告、环境设计等多方面的艺术家参与了方案设计,其中不乏年近90的资深元老、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年轻艺术家。设计团队对于地铁公共空间、地铁公共艺术品的特殊性以及公众对于艺术品的认知和要求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和认识,方案的可实施性、创新性越来越强。

结语

地铁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首都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品规划建设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着力打造与“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城市发展定位相对应,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相吻合,与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相符合的多元化、包容性、时代性的地铁公共艺术。

上一篇:浅析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 下一篇:我在比利时打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