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业绩评价是不够的

时间:2022-10-18 08:06:17

仅有业绩评价是不够的

2004年,国内基金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新基金管理公司不断进入、新基金产品不断发行。据统计,全年共发行新基金58只,已结束发行的各类基金总规模达1624 亿,远远超过了过去三年来基金扩容的速度,发行总量几乎达到了前三年开放式基金发行总额的两倍。基金业的加速扩容,使得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共有111只开放式基金,涵盖了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混合型等多个类型,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基金群落,投资者常常感到迷惘,即不知道该买哪种类型的基金,以及同类型中的哪只基金?

仅有业绩评价不够

很显然,投资者投资基金买的是基金未来的业绩,可是历史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国外学者分析多年的业绩数据表明,基金业绩并不具有明显的持续性,中信证券研究表明,开放式基金2003年业绩排名与2004年业绩排名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19,这说明基金的短期收益不具有显著的持续性,仅仅根据短期内的历史业绩表现不能指导未来的投资。这诚如投资者所看到的,博时价值增长2003年取得了业界第一的净值增长率,然而2004年的业绩却不尽人意,合丰成长、嘉实增长等新锐则取得了2004年的领先业绩。投资者不禁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该怎么样选择基金呢?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基金投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基金的风格、基金投资组合的情况,还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稳定、投资决策机制、管理团队的建设等。传统的基金评价以量化指标为核心,以公开的净值数据、投资组合数据为依据,而没有考虑与基金投资相关的一些定性因素。然而,这些定性因素往往形成基金的独特气质,它们对于基金的长期业绩具有不可忽视的决定作用。例如,某公司出现未料的股权变动,可能会影响基金投资团队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基金的业绩变差;或者,某明星基金经理的加入可能使得基金的业绩得到改善。再例如,某基金的风格发生重大改变,由投资一线蓝筹股转为专注中盘股,这将改变该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使得基金的业绩预期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说,仅有业绩评价是不够的,它只是对基金的过往历史业绩做了一个总结,而没有对未来的业绩预期做出判断。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哪知基金历史运作优秀,还需要进一步被告知哪只基金未来具有稳定的业绩预期,这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才会感觉心中有底,这就是基金投资评价产生的内在推动力。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投资评级

为满足投资者这种深层次的需求,中信证券研究部在已有中信基金评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基金评价体系,推出中信开放式基金投资评级系统。中信基金评级以定量的业绩指标为核心,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中信开放式基金投资评级将同时反映对基金公司及基金管理团队的定性评价。它综合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判断基金未来业绩的持续性的重要参考。(如图1)

中信开放式基金投资评级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其中定量指标的参考权重为30%,定性指标的参考权重为70%。定量指标重点考察收益率、风险和风险调整指标,其中风险调整收益作为核心指标,主要采取效用函数调整的中信评级指标。定性指标包括基金公司状况(公司状态、公司文化、投资纪律等)、管理团队(风格和才能、连续性/有效性、投资经历、其他职责、团队状况等)、基金特征(规模、资产周转、流动性、融资情况、基金费用等),其中基金公司状况和管理团队为主要指标。

评级从业绩筛选开始,根据设定的原则,参与投资评级的基金应为运作满一年,在中信基金评级中取得三星以上一年评级的开放式基金。在筛选出具有评选资格的基金后,分析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这些基金的公司背景、产品特点、过往业绩、规模变动、基金经理等情况,形成一份访问大纲,然后往目标基金所在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与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及其他重要成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得到一手资料后,分析师将结合定量的业绩考察和定性的调研结果,判断一只基金的长期运作能力,给出初步的评级结果(“推荐”或者“谨慎推荐”),并将评级结果与相关资料提交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经过反复的讨论,或者确认分析师的评级结果,或者做出适当的改变。

投资评级的结果以月报的形式定期,并每月更新。根据评级原则,我们仅对符合资格且经分析师调研的基金做出评级,而将那些具备评级资格的基金留待调研完成后再做评级。

综上所述,中信开放式基金投资评级产生自投资者的内在需求,它的目的就是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基金的投资运作能力并判断基金未来业绩的持续性,为投资者买卖基金提供决策依据。

上一篇:理财闲谈:寒风中的暖冬 下一篇:关注基金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