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

时间:2022-10-18 07:59:56

研究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

【摘要】叠音词在中国古诗词中很是常见,对于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刻画、环境塑造及事物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如此,叠音词的声音美、韵律美也为诗词的整体表达增光添彩,使人读来朗朗上口、颇具回环往复之势。由于英汉语的差异,在将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时候,如何保持叠音词的音美、形美、意美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许渊冲先生在古诗词英译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译文也堪称经典。在此,笔者主要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也研究了其它一些知名译者的译文,对于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做了一定的总结。

【关键词】古诗词 叠音词 英译

一、概述

叠音词是中国古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情、达意、修辞、节奏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叠音词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诗词的语势,加深语言在刻画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形象性,也能够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叠音词的英译中,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笔者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和其它知名译者的译文,就叠音词英译方法做出了自己的总结。

二、古诗词中叠音词英译的几种基本方式

1.重复。中文诗句中的叠音词,在英译时采取重复对应英文单词的方式,或者重复相同句型结构的方式。这些方法经常被运用到叠音词英译中,不仅能够使译诗与原诗的形式保持一致,而且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诗韵。这种方法多用于叠音词在诗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叠音词就成了构成整首诗结构、诗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译者在英译时会尽量找到英文中的对应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或同一句型结构来达到原诗的效果。

例如,汉诗《青青河畔草》的前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许渊冲先生在英译时采取直译,译文为 “Green, green riverside grass she sees; Lush, lush the gardents willow trees. /Fair, fair, she waits in painted bower, Bright, bright like a willow-framed flower. /In rosy, rosy dress she stands; She puts froth slender, slender hands.” 这首汉诗属于闺怨诗,其作者已不得而知,它描述的是对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的生活的渴望之情。前六句的每一句开头都是叠音词,属于叠音词大量出现、且结构工整的情况。许渊冲先生把诗中表达状态的叠词译为英文中的对应形容词(笔者以下划线表示出叠词及其对应的英译),并且除了最后两句诗外,前四句诗叠音词的位置也与原诗保持一致,放在句首。这样一来,译诗不仅在内容、形式上与原文一致,并且通过形容词的重复达到了“音美”的效果。

同样的,另一首汉诗《迢迢牵牛星》的前四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h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也大量使用叠音词,许渊冲先生同样采取重复的方法,译文为 “Far, far away the Cowherd Star; Bright, bright the riverside weaving maid. /Slender, slender her fingers are; Clack, clack her shuttle’s tune is played.” 这首诗借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女子对夫妻团聚的渴望。许先生把原诗的叠词通过英文对应词的重复来表达,并将其置于句首,“clack, clack” 尤为形象,通过拟声词表现机杼之声。译诗结构工整,读来上口。另一篇译文是由刘国善、王治江、徐树娟三位先生合译的,前四句译为 “Behold the Cowherd Star so high, high up, Who’s facing the Weaving Maid the fair, fair above. /So slender, slender, her fingers white as snow. And click, clatter, her loom incessant goes.” 整体上也采用了重复的手法,达到了“音美”之效,但在结构上,他们把叠词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不如许先生的译文贴近原诗结构。但该译文展现了“重复叠音词”的译法,有其精妙之处,同样是佳译。

李清照《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部由叠音词构成,抒发了作者孤独飘零、而又面临国破家亡之势的悲凉。许先生对该句的译文是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don’t know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前两句重复的是 “what” 所引导的从句的结构,后一句重复的是 “so+形容词” 的结构,同样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诗韵。和上文提到的重复方式不同的是,这里是对于结构的重复,而不是对于某个词的重复。林语堂先生也对此诗进行了翻译,他的译文是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全部使用了 “so+形容词” 的结构,属于重复同一结构翻译叠音词的译法,结构简单明了,前后一致,且形容词都以 “d” 开头,押头韵,在结构上更有一气呵成之势。但是,仅用形容词来表达,也存在表意不明的问题,在内容上没有许先生的译文贴切。

2.“名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前后的两个词相同)。在叠音词的英译中,有一部分叠音词会译成“名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形容词”的形式,同样具有音美、形美的特点,这种译法多用于表示时间或状态的叠音词的翻译。

例如,孟郊《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使用了叠音词表达状态。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 的译文是 “As his departure came near, closer and closer was the stitching, Her mind fearing that his return would be delayed and delayed.” 用 “closer and closer” 表达游子的母亲缝织得越来越快的状态,用 “delayed and delayed” 表达归期可能不断推迟的状态,均为“形容词+介词+形容词”的结构,且都使用介词 “and”,结构工整,产生了一定的音韵美。许渊冲先生也对《游子吟》进行了翻译,这句诗他的译文是 “Sewn stitch by stitch, alas! For fear of cold he’ll stand.” “密密”译作 “stitch by stitch”表现针织的状态,同样是“名词+介词+名词”的结构,与R. Kotewell & N.Smith 的译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许先生对于“迟迟”的含义没有表达出来,把后一句诗意译为 “For fear of cold he’ll stand”,与原诗“迟迟归”的意思存在一定出入。

又如,郭著章先生翻译的诗人曹邺《官仓鼠》后两句“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郭先生译为 “At the same time all soldiers and civilians are hungry, Who lets them eat government grain at their will day by day?” “朝朝”表示时间,译作 “day by day”。

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堪称经典,以“代代”、“年年”表现时间上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而天地自然永恒的思想,抒发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 “Many generations have come and passed away; From year to year the moon looks alike, old and new.” 把“代代”直译为 “many generations”,“年年”用“名词+介词+名词”的结构表达。张廷琛先生也翻译了此句,“Human beings,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without end, See the same river, the same moon.” 把“代代”用“名词+介词+名词”的结构表达,在后一句的翻译中,张先生省译了“年年”的意思,把整句诗的意思用重复的方法直译出来。

3.直译。直译古诗词中的叠音词更是大量出现,一般用于诗句中单个或少量出现的叠音词的英译,因为单个或少量出现的叠音词与叠音词大量出现的情况相比,其对于押韵和结构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或有时诗人使用叠音词也仅仅是为了表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叠词直译出其所包含的意思即可。

例如,Burton Watson 在翻译《登幽州台歌》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译为 “Thinking of the endlessness of heaven and earth, alone in despair, my tears fall down.” “悠悠”形容时间之久远和空间之广阔,故用 “the endlessness of” 直译“悠悠”。

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舍新”,“青青”仅用来表示柳枝的颜色,起到修辞作用,在全诗中的重要性一般,所以直译出来即可。郭著章先生译为 “The willows near the Hotel become green again”,“青青”直译为 “green”;许渊冲先生对这句诗的翻译是 “The willows by the tavern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同样将“青青”直译为 “fresh and green”。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许渊冲先生译为 “For ten long years the living of the dead knows nought.” 美汉学家Burton Watson译为 “Ten years, dead and living dim and draw apart.” 两位译者也都采取了直译来翻译叠音词。

4.省译。对于古诗词中有的叠音词,译者也会将其省译,在这种情况下,省译的叠音词在全诗的表意和结构方面所占的重要性往往不大,或者,译者由于译诗的结构或篇幅所限,省去了不太重要的叠音词,此时,省译也不会对译诗的内容和结构产生影响。

诗人王驾的《雨晴》后两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此句时进行省译,“O’er the wall pass both butterflies and bees, I wonder if spring dwells in my neighbor’s trees.” 许先生省译了“纷纷”这一“蜂蝶接连着飞过墙去”的状态,但是译文内容的完整性并没有受到影响,仍表现出了原诗的画面感。

又如,杜甫《秋兴八首》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处处”是叠音词,但是它在诗句的表意和结构方面并不重要,即使不看“处处”二字,诗的意思也不受影响。刘国善、王治江、徐树娟三位先生合译为 “As winter garments are pressed to be presently sent by post, O’er the perching City cloth-beat sounds in haste at night.” 译文省略了“处处”之意,但是内容的完整性未受影响。

5.译为押韵的拟声词。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叠音词本就用来表达声音,在英译时,常常会把这种叠音词译为英文中的拟声词,不少译者还会尽量做到拟声词之间的押韵,有的押头韵,有的押尾韵。

汉诗《赠从弟三首(其二)》的前两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瑟瑟”为拟声词,表达狂风呼啸之声。许渊冲先生译为 “The pine on hill-top towers high; The winds in the vale sough and sigh.” “sough” 和 “ sigh”均为拟声词,用来表达风的“瑟瑟”之声,且这两个词押头韵,许先生的翻译在此处显得十分精妙。

戴叔伦《三闾庙》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叠音词“萧萧”也是拟声词,描述枫树林随着秋风吹动而发出的声音。刘国善、王治江、徐树娟三位先生合译为 “Thro’maple woods that’ve heard him on departing his prayers say, At twilight tears a gale, and groan and moan the trees.” 以 “groan and moan”两个拟声词表达“萧萧”,押尾韵。

三、结语

叠音词是古诗词的点睛之笔,叠音词的使用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提升诗句的感染力,使诗句所刻画的人、物、景都更加栩栩如生,从而引起读者与诗人的情感共鸣。笔者通过研究许渊冲先生等译者在古诗词中翻译叠音词的方式,总结出了五种主要方法,分别是:重复、“名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形容词”、直译、省译、译为押韵的拟声词。了解古诗词中叠音词的英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也有益于传播古代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上)[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2]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3]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汉魏六朝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4]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宋词(上)[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5]俞晓群.《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宋词(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6]郭著章,江安,鲁文忠.唐诗精品百首英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7]刘国善.历代诗词曲英译赏析[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上一篇:On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下一篇: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