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18 07:56:26

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高职高专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文学概论”作为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既能从总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今后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教师去不断探索,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开展“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文学概论教学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学概论;困境;教学策略

“文学概论”课程作为高职高专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因其自身特殊性、基础性、专业性和理论性,成为了许多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重点。

一、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面临的困境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宽口径,重人文,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文学知识的基本技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总体上是为培养新型的实用人才服务。这些要求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挑战,需要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探索符合这些目标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策略。但是目前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学概论”教学还存在很多困境,下面我们对此展开分析。

第一,根据高职高专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高专的学生要具备相应的文学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相应的专业素质。有鉴于此,高职高专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文学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对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为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文学概论”课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填鸭式”教学和死记硬背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付出得多,但是结果却不太令人满意。同时学生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学习兴趣下降。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有效结合到一起。

第二,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代传媒的触角无处不在。基于这些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学生自身的个性也更加突出,许多学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文学和流行文化方面,对传统文学的关注急剧下降,专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中文专业大学生越来越缺乏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学生的文学积累越来越差,学习经典文学时缺乏热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将许多时间都用在不良爱好上,这对文学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第三,培养模式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文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但是从实际上来看,文学理论的教学存在一种精英化的情结和心理暗示,“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生活的脱轨比较严重,实现服务大众的目标十分困难。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在“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培养模式,就难以适应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也会导致仅仅局限于对理论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与传统的本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主要是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为主,强调人才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的能力培养。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别是理论上的教学;仅仅开设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相关课程,忽视了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专业性与应用性目标,不注意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

三、提升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水平的策略

任何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由此,高职高专“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文学具有工具性的特征,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技能,必须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密切“文学概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文学概论”教学既要满足理论传授的要求,也要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更加密切地贴近生活。

1.实现“文学概论”课程内容的改革

第一,文学理论教学应具有“文学性”。文学理论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形式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文学作为对生活的反映,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带有一定的抽象韵味。正是基于此,文学才具有抽象的趣味性。“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既要重视学生基本文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保持其文学性。文学性的阐述是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它更加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气息和对学生技能的要求。

第二,现行的高职高专文学概论教材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人文型”“文学型”“文化型”三类。教材的种类繁多,涵盖的主要内容由于编写者水平、文学素养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差别很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旦选择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高职高专在选择“文学概论”教材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筛选,选出最适合的内容,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根据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既要体现理论教学的要求,还要体现文学概论的文学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相关文学技能。

2.深化“高职高专式”教育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文学概论”这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高职高专学校,根据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要求,“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既要体现传授理论知识的要求,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传统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师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上一篇:语文预习:从“完成”到“养成”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