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时间:2022-10-18 07:50:43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一、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初中物理课堂质量

素质教育是对各科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素质培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注意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物理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在讲水能的利用这节时,可结合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可大力开发利用这一知识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物理教学中穿插钱三强、钱学森的故事,树立爱国主义的楷模。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把物理学家的优良品德贯穿其中,并加以引导。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可把牛顿的谦虚、诚实、专心致志、忘我工作的精神介绍给同学们;讲解欧姆定律时,叙说他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欧姆定律;还有勤于实践的伽利略,几经周折,发现了运动的相对性;平时注意细微观察事物变化的瑞利,发现了氩;以及勇于进取,不怕挫折的焦耳,经过几百次实验,反复论证,终于发现了焦耳定律,从而让学生学到物理学家们坚强、奋进、求实的优秀品德。

只有这样,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克服德育中形式主义的倾向。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师生双方协调的过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必将摒弃。但素质教育也并非就是教师毫无组织地放任学生的自由。那么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课前精心策划,备课时既要备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更要备学生,分析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简单的可当堂回答,复杂的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加以澄清。这样,让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时间的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必然会遇到一个时间问题,一节课只有45分钟,若放手让学生讨论,恐怕难于完成教学的任务。如何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笔者认为要做到:恰当处理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问题要突出,次要问题可略讲;教学思路要清晰,围绕重点、难点展开,层次清楚,过程流畅,各部分衔接自然;对学生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人而异,灵活多变。

二、以实验为基础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自然科学。物理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应以实验为基础。

物理实验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实验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动力。学习动机有两类:其一是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其二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近景性动机。对中学生来说,意志、毅力还不够坚强,因此,具备第二类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知道,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都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展现更多的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物理实验目的最终要回归到提高人的素质上来

物理实验是面向学生的,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时,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为此,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在学生中,由于各自的爱好不同,志向不同,因此,对物理及物理实验的兴趣也显得不同。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广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上,使全体学生普遍受到教育,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祥的情况,对于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经过实验证明,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实验中用自制教具,取得好的实验效果,更是这样。例如,在课堂上做闪光照相实验,利用自制的小暗盒,当场把底片冲出,在幻灯上放出物体运动轨迹的照片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都鼓起掌来,称教师为“物理实验的魔术师”。学生对教师相信了,自然听从教师的教导,这种心理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那些对物理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和求知欲极盛的学生,按照一般的教学,他们必然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对此,要适当“加餐”,给以满足。其具体做法如下。

在学习方法上,引导他们自觉地采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找出规律。在物理学上,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能联想起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谓逻辑推理,就是利用物理定律进行推理、运算、得出结论。

在组织形式上,除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第二课堂,组织物理小组。活动形式有较难习题分析、课外物理实验,还可以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写小论文。对组员不仅介绍较难一点的习题,而且要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小型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

认识基础和应用的关系。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是基础性训练。这种基础性训练,起着加强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之间联系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要把生产中的有关知识与物理课题相联系进行介绍,这样既有利于懂得中学阶段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又有利于今后深造和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长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宿州学院学报,2005(4).

[2]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科技资讯,2006(2).

作者单位:

云南省罗平县罗雄第三中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词语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初中化学中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