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其创新

时间:2022-10-18 06:56:09

浅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其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开创新局面,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其具备了新的特征,如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管理机制的健全,注重引导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着力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激励制度,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66-01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特征

1.1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其宗旨就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生源,扩大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之下,很多高职院校确立了就业为核心的办学特色,这就使得在学生日常管理上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此来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新要求。总起来说,为了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把培育应用型人才当作教育目的,这也是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打上了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烙印。

1.2着眼于学生管理机制的健全

新形势下,学生的需要日渐多元化,学生的性格更加特立独行,学生的思想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多样化,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依据教育部相关学生管理规定,制定了适合学校实际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更加侧重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显著提升;不少高职院校建立了相关的学生管理机制,把个性化教育、综合性教育有机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又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形成了学生骨干辐射带动学生的管理新模式。一言以概之,为了应对学生需要的多元化,更加注重机制健全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显著特点。

1.3注重引导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弹性学制、学分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入,这就使得学生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互联网的日渐普遍,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影响,一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甚至迷恋黄色、暴力视频,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损害。在此情况之下,很多高职院校愈来愈重视教学、育人,把引导和服务当作学生管理的核心,力求突破行政命令式的学生管理旧模式;不少高职院校更加侧重于人文关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生中,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服务学生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总之,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引导和服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特点。

2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2.1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保证。要想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式转变,必须要彻底打破以教师为核心的旧思维,把教师的作用扭转到引导和服务上面,在全校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更加侧重于了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真真正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以90后为主体,这标志着生源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部分人群思想尚不稳定,心智还不成熟,行为较为独立,具备进行自我管理的优势。鉴于此,必须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生中搞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生活、行为、思想特征,深刻把握学生的消费心理、交际状况,帮助学生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更加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多元化发展。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把关爱弱势学生当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解决好困难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习、就业等问题。

2.2着力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是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关键。一方面,要扎实推进辅导员素质不断提升。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高低决定着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加快完善辅导员招聘制度,选拔一批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更加侧重于对其进行学生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培训频次,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扎扎实实提升辅导员的业务素质。要建立不合格辅导员退出机制,及时清除不负责任、不认真地辅导员,净化辅导员队伍。要更加侧重于强化辅导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敦促辅导员加强对心理学、管理学、思政理论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强解决学生问题的本领,促进学生管理更加职业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加快构建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鉴于学生生源的显著差异和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必须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方向努力,创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校园内大兴学习之风,鼓励学生管理工作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主攻领域扎扎实实研究,力争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为学生树立榜样,辐射和带动学生朝着“专”的方向前进,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激励制度

加快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激励制度,是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重点。一是要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评优评先机制,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实绩突出的教职工应予以表彰,并发放荣誉证书,切实满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精神需求。二是要更加侧重于物质激励,设立学生管理基金,加快完善学生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和量化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增强其可操作性、实效性,促进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科学,为基金发放提供客观的依据。三是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深入学生管理工作者中,多了解其生活、思想、工作状况,切实解决好其切实利益问题,比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归属感显著增强。四是要更加侧重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发展空间,多为其提供教学、科研的机会,促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增长本领、获得自信,切实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罗梦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

[2]姜荣.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3,(23).

上一篇:浅议新时期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下一篇:现阶段初中教育应重视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