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

时间:2022-10-18 06:44:42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

摘要 作文教学不只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讲授写作文的技法,在平时讲授范文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教师适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借鉴、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章。

关键词 引导 鼓励 激发

对于作文课,教师们通常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满头大汗,而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无法下笔。为此,教师在平时讲授范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必要的写作素材。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培养观察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写起来马马虎虎,没有细节可写,原因何在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缺少观察,没有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思索。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么样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呢?这就涉及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空间来进行有序的观察。“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对于那些刚刚练习写作,也是刚开始学习观察还没有一定观察方法的时候,可以让初学者观察一事物之后,就写一篇文章,同时,教者要指导修改,这样反复训练几次,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断好起来了。然后,教者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的文章为什么前后有别?学生就一定会思考琢磨,最后得出结论,就会发现这里面的规律,让学生这样去玩味出来的方法自然就属于所说的观察方法了。学生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自然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感人,有着较强的丰富内容了。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这个掌握观察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时候,要紧密将观察和思考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一边观察事物,一边思考问题。使他们能够既去认真观察事物的细节,又能分析事物的本质,并且产生对要观察的事物产生独到的见解。另外,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多样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从作文立意的角度来看,对同一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观点来切入分析,就会得到不同或者相反的效果观点。比如,小草这一事物,从它生长的特点看,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风吹雨打,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说哪里有水、空气和土,哪里就有小草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人类所具有的顽强品格。另一方面,从小草的生存价值来看,小草危害庄稼的生长,它对人们又是个不利的因素。同样,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有未关的水龙头……对这些见惯了的内容,很多小朋友常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他们是否还能想出这里边包含着其他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或者只要小朋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就不难得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来:自行车为什么随便摆放,撞倒自行车的人哪里去了?自来水为什么没关?人们为什么对流淌的自来水龙头视而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三、观察图形,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的基础是表象,而图形则是表象的缩影,是人们最形象直观的表象。同一图形,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可以产生不同想象,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想象,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想象思维、逆向想象思维,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如:教师画一个“”,有的学生会想到是一个“0”,于是一桩关于“0”的往事就会浮现在眼前;有的略加几笔会想到像一个红太阳或像向日葵等。这样的想象任意驰骋,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会渐渐提高。

四、多写日记,提升写作水平

很多学生平时说话时滔滔不绝,而作文时却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呢?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说较多而写较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写作的对象制作成多媒体视频录像,让学生反复观看,通过讨论、演讲,然后引导学生把说与写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我在讲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时,要求学生以千古风流人物为话题作文,写作以前,我给学生播放了陈涉、诸葛亮、李白、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演讲,再写作文,这样既拓展了学生作文的思路,又引发了他们的想象。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要求他们每天写一篇作文,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可要求学生写日记、片断、随笔、心得,这样日积月累,锲而不舍,作文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打造和谐的写作课,使学生喜欢写,写得开心。

上一篇:试谈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 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