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约型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探析

时间:2022-10-18 06:32:47

以简约型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探析

摘要:对现代人来说,生活方式越能回归简单、原始和自然就越能远离现代生活带来的各种伤害。在繁华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简单的田园生活,以简约型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为满足人们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探讨了以简约型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城市规划要点。

关键词:简约型生活方式;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与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毫无疑问是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代表及发展方向。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从居住、工作到游憩、交通,城市规划影响到其生活的很多方面。总的来说,城市规划与生活方式相互影响,有着互动的关系。

首先,城市规划要体现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商业、餐饮、娱乐场所,以满足相应的需求;由于人们出行需求的增长,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要求也在提高,城市政府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划与安排;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治安问题凸显,封闭式住区应运而生,围墙至少在心理上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感。总的来说,城市在功能结构、用地布局、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要适应生活方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并不仅仅在被动地适应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反过来影响、培养、塑造生活方式。如如果城市有着良好的环境和空气质量、配置合理的公共空间和绿地,居民很自然地会在休闲时更多地选择户外活动;反之,如果环境恶劣,公共活动空间缺乏,更多的人会无奈地留在室内。因此,规划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生活方式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资源约束条件,引导、塑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以简约型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城市规划

(一)交通创新――塑造快捷、便通、环保的城市交通特色

城市交通是塑造城市特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轿车进入中国家庭,全国各大城市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我国各个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影响因素较多,诸如城市布局、城市结构、城市道路、城市公交等等,这些都与城市交通特色密不可分。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搞好慢行交通规划

确处理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做好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换乘

自行车交通在一定的交通层次范围内具有公共交通无法取代的优势和适应性。自行车交通应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合理补充,而不是替代品。所以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应该特别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使之与公共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应着力发展“自行车+公交”及“步行+公交”的换乘模式,促进两者协调发展。通常靠近城市中心区,公交线网较密,以强化“步行+公交”换乘模式;反之,对于区,则应强化“自行车+公交”换乘模式。

慢行交通与机动化交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行人与自行车在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冲突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应该根据安全和平等的规划理念,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专用路网,保证慢行交通系统

在道路系统中拥有足够的比例和空间,提高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自行车交通应不断加强支路网络建设,提高支路通达性和便捷性,吸引自行车交通流,缓解城市干道交通压力。针对步行交通,应从保护行人步行空间着手,减少各种形式的非法占用,同时提高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和舒适性。

2、从布局上用“S”绿色空间将南部中心城区分成两大片,使交通联系变得单一,并从用地布局上减少交通量。

3、道路布局采用传统的方格网形式,为避免将来汽车、公共汽车等对环境形成的公害,引进单轨电车和小型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以减轻环境负担,建设“享受自然型”城市。

4、在主、次干道的人行横道部位,在行人较多的地方以及单轨车站与周围的建筑物相连的部分,设置空中通道、电梯等,实现妥善照顾市民的面向全社会的交通体系。

(二)优化城市休闲设施及场地的供给与配置

首先应改变过去那种“大绿地大广场”的 做法,充分考虑人们的使用特点和习惯,发展以日常休闲为主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增强休闲设施和场地的使用效率。以中小型公共空间为主,增加城市休闲设施与场地的整体服务范围,保障对于使用者良好的可达性。例如,巴黎在1 970年 代末开始实施的很多公共绿化空间就体现了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设计思想,从1 977年以来巴黎市区 增加了126处绿化空间,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113%,各种城市公园和街区花园达到377处,每个城区都有风景优美的公园,而街头绿地和配备有健身设施,儿童游憩设施的活动场地更是随处可见,从而大大改善了巴黎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的质量。也增强了巴黎的城市魅力。其次,在用地的数量和区位上要优先保 证适合大众化消费的休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优 先发展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休闲形式和场所。最后,全社会都有责任关注和改善特殊群体的休闲状况,尽可能地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其他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休闲资源。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公益性休闲资源时,要考虑到他们的使用需求和使用特点。

(三)商业街规划

商业街的环境品质与形象是由街道中人的活动质量衡量的。行人活动质量的高低、活动类型的多少,都大大地限定了人们的交往和对城市生活的感受。步行街正是“简约生活”的环境设计理念的产物。

1、步行活动是最自由、最基本的活动。在步行街道空间中,人们希望没有来往车辆的打扰,在慢速的步行活动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心理体验来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在亲切的尺度中进行交流与接触。在设计中应对一些细节如步行街路面的颜色、材料质地、图案等进行多方面考虑,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特色铺装,更好地体现商业文化特色,创造出适当的步行空间气氛。

2、休息活动。人们在步行一段时间或距离之后,希望有一个可以休息的环境空间。步行街全长应当分别规划有“驻留区”和“流动区”。“驻留区”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凳、庭院灯,栽种乔木,砌筑花坛,设置各类街道器具和小型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者停留休息。

3、停留活动。人们选择驻留地点的原则是寻找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街道中的树木、灯杆、柱子、雕塑、小品、墙角等对空间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往往成为人们选择停留依靠的地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的设计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问询、通讯、纳凉、休憩、售报、卫生方便等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现了对人的细致关怀。不论是旅游还是休闲购物,不论是日间还是华灯高上,都使人感到服务的便利和尺度的舒适,并免受交通的干扰。

(四)住宅聚居区附近公园的规划

住宅区是居民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住宅区附近公园的规划应当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简约生活的追求。公园的设计照顾到社区内各个年龄层的群体,包括孩子、大人等,使得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此找到适合自己休闲的空间。可以利用开放的场地改造公园,主体是大面积的草皮和树,无复杂的设施建材,这种巧妙的设计很好地造就了都市休闲的开放空间。好的公共空间需要艺术品的填充。规划过程中可以把艺术品本地化,与当地居民的喜好感情相结合,使得艺术不再专属于博物馆,而成为了活生生的艺术。这么可以提升休闲空间的文化品味,使空间活动多样性,营造一个亲切、舒适、轻松、平等、自由、有文化、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

(五)绿色海洋中的慢生活空间

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往往重视城市绿化和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城市公园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廊道,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态元素引入城市;并以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园一起,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载体。

山水格局融合的环境空间:以绿廊为基础的山水格局引入;生态渗透培育动植物系统;开放性水休闲空间;公共空间的丰富与灵活使用。

立体绿化空间:通过行沿街主要建筑外立面的改造和加大植物立体绿化的应用,营造与自然融合的休闲空间。

慢休闲空间:打造城市森林氧吧中心、城市湿地公园、绿色廊道、园林、商业步行街等一系列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冉,董彦军.现代城市规划探析[J].中华民居,2011年3期.

[2]梁东,罗旖旎,王哲.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现代城市规划探析――以西咸新区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1期.

上一篇: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市政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