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管理角度谈农村慢病老人需求

时间:2022-10-18 06:28:27

从健康管理角度谈农村慢病老人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农村地区患慢性病老人健康需求的满足情况,发现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健康监控和用药指导。应该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利用现有平台打造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公益性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满足患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提高其老年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居家养老 健康管理 慢性病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日益凸显。截至2014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2013年烟台市老年人口突破130万,并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底将达到145万,2020年将超过17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逐年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经济、文化、政策以及自身观念、生活方式等原因,慢性病发病率更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主要的慢性病种类,因治疗费用高、周期长、并发症多,给老年人造成了较大的痛苦,使老年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都有所下降,而相应地对于医疗、饮食、卫生保健等健康管理的需求强烈。

一、国内外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介绍

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向人们提供专业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提出相应的健康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继而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1]。西方发达国家的健康管理起步较早,又以美国、日本和芬兰最具代表性。国外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美国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全国健康计划的基础上开展私人医疗保险,个人投保,由医疗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美国的健康管理是典型的市场化模式,强调效率,已经疾病缠身的人可能会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2]。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全民大众型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日本,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健康调查、健康体检、体检评估、健康增进活动和健康教育。日本的健康教育是贯穿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康知识的教育,在居民中普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让人们了解生活和健康、职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引导人们自觉克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3]。第三种是以芬兰为代表的由政府投资计划,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来执行的健康管理模式。芬兰健康管理的特点在于与社区开展合作,并定期由国家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健康管理项目评估,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4]。

(二)国内健康管理的典型做法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的做法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次是由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的非营利性的健康管理,由政府买单,覆盖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第二层次是由社区医院和各级医院提供的半营利性的合约式健康管理,由政府补贴加适当收费,主要面向家庭。第三层次是健康管理公司联合医院提供的营利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有商业保险性质,由个人负担,采用会员制的方式[5]。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健康管理公司开始涌现,大部分公司利用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推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服务,满足了部分高收入客户群体的健康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不熟悉互联网和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原理,所以成本和科技含量较高的

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形式单一缺乏制度保障,健康管理理念淡薄,“重医疗、轻预防”思想严重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思考与解决。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患高血压的基本症状一般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N村位于烟台市高新区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该村历史上以渔业为主要生存方式,近年来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员较多,整体收入水平较高。目前该村有414户居民,1020人,60岁及以上老人约210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为140人,达到了67%。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9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性2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的61岁,最大的78岁,60-70岁6人,70-80岁3人。患有糖尿病的7人,高血压的6人,两病兼有的4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4人,所有老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血糖药物。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类调查

首先,饮食需求方面。饮食需求包括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食禁忌、饮食指导和监督。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两项满足度较高,但是在饮食指导和监督一项满足度较差。虽然老年人掌握一定的饮食知识,但由于缺乏自我控制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并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结构。目前在饮食需求方面患慢性病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是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全面的饮食监督。

其次,医疗需求方面。医疗需求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条件。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大多数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保险,能够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需求满足度较高。但是由于村卫生室的条件较差,并且只能在较远的定点医院治疗和取药,给老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医疗条件需求的满足度较差。目前在医疗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包括定点医院范围的扩大和村卫生室条件的改善。

再次,健身需求方面。健身需求包括锻炼时间、方式、运动场所和设施等。

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平时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和科学的健身方式,主要通过干家务活包括做饭、洗衣服和打理自家的菜地、耕地满足健身需求,也没有固定的运动场所,健身器材更是缺乏。目前在健身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运动场所和器械,并给出合理的健身安排和建议。

然后,用药需求方面。用药需求主要包括服用药物的科学指导和服用提醒。

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服用药物的时间、禁忌、剂量方面都得到了医生专业的指导,全部了解胰岛素的存放常识,但是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缺少与医生后续的交流,满足度一般。在服用提醒方面大部分老人都能及时得到家人的提醒,满足度较高。目前在用药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对老年人服药效果的反馈和更及时的专业指导。

最后,健康监控需求方面。健康监控需求包括定期体检、血压、血糖监测和指标分析。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体检的方式大多是到村卫生进行测量,部分老年人家中配备了血压计和血糖仪,但是设备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对于各项健康指标也缺少长期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目前在健康监控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体检和提供测量仪器设施的使用的科学指导。

(三)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总体分析

首先,最迫切的需求是医疗需求方面医疗条件的改善。由于基层村级医务室和社区医院条件较差并且不是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导致老年人去医院治疗、取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度上升,空间距离的拉大带来的间接后果是老年人获取专业医学指导的机会成本增大,频率降低。

其次,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健康监控方面的需求和用药指导方面的需求。由于缺乏定期体检和健康指标的科学监测,老年人基本上处于疲于应付疾病的状态,缺乏科学的健康检查数据就无法实现科学的评估,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就无法实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由于就医成本较大,用药效果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医生,就无法实现医生对于用药剂量、种类等方面的及时指导。

再次,一般迫切的需求是饮食指导、饮食监督方面的需求和健身场所、设施的需求。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比例很高,通过药物和其他医疗手段仅能起到控制和缓解的作用,要实现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健身习惯,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观念,创造良好的健康管理社会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三、满足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

我国的健康管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律规范仍不完善,亟须健全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当前最为紧迫的是立法工作是制定《慢性病防治法》,凡是中国的公民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应该享受到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和财政补贴。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作用

健康管理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应通过公共财政直接提供或者购买市场服务的形式增进这一社会福利,尤其在改善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条件和健身设施方面政府有直接的主导责任。另外,政府还应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与医学院校、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加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倡导公益性活动关注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管理的良好氛围。政府还负有监督市场主体、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防治慢性病的法律和政策的职责,保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三)引导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公司与私立医院可以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备与各级公立医院和社区进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较高的问题。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融资贷款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公司等主体的发展和运营,并通过政府购买等政策将相关服务推向农村社区,有效解决政府无力直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

(四)有效利用现有平台打造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烟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建立“89000”民生服务平台的意见》,89000民生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各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应该有效利用这一平台,搭建区(县)政府、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社区医院、家庭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的联动机制,打造居家养老智能化健康管理的系统,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监督、专业评估”的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健康监控、用药指导、饮食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五)充分发挥公益性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是一个典型的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应支持基金会、社会工作者组织和志愿者协会等NGO组织发挥凝聚社会力量,开展慈善事业的巨大潜能,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帮助项目,提高舆论媒体的曝光度,引发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鲁主编.社会医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陶箐.城镇老年人健康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4]符美玲,冯泽永,陈少春.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3) .

[5] 卢建华, 吴建国, 吴静娜等.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中国全科医学, 2009(3).

上一篇:学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租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