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时间:2022-10-18 05:46:25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目前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差、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的现状,延吉市组织了一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研,结果令人担忧,发人深思。

一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2005年,在全市接受体检的15299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的占34.45%;在接受体检的4933名初中生中,视力不良的占48.69%。二是小学生患贫血的人数有所增加。2006年,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小学一、四年级学生的身体检查,贫血率最高的小学达到了28.57%,最低的也在12%左右。三是学生营养状况出现“双峰”,肥胖和营养不良同时存在。在我们所调查的学校中,2006年,小学一、四年级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学校达到了20%,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的达到18%;中学一年级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学校达到了20.5%,营养不良检出率达到14%。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出如下建议:

1.改善教育大环境,形成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的教育机制。一是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质量效率;二是整合教育资源,规范各类补习班;三是培养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2.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形成健康体检的法律、制度机制。一是建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相关政策,形成中小学生定期体检服务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学生健康体检标准》、《学生健康档案》等相关配套制度,使中小学生体检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二是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学校、家长、医院都能够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病发病规律,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处置措施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三是由各县市卫生局与教育局协商后给每个学校定体检日,并提前公布给家长。体检费由家长直接交给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不能代收,贫困学生的体检费可由县市慈善总会或红十字会资助。

3.强化健康意识,形成关爱健康的联动机制。一是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聘请健康、营养、教育专家授课、讲座、师生互动等形式,围绕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等方面开展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健康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将学生坐姿、握笔姿势等学习习惯设定相应的分值列入教师课评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加强监督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把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家长会的重要内容,通过致家长一封信、专家视频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大对家长健康知识的培训,让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饮食起居、身体锻炼、学习娱乐等。

4.把住学生食品的入口安全关,形成监督和指导合力机制。一是加强监管,把住关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育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把住“三无”食品、垃圾食品的源头关、流通关,净化学生食品市场;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品店、饭店及学校食堂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指导,合理调配。聘请专业营养师对学生餐的营养调配、膳食结构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学生年龄层次合理调配学生餐的口味和供应量,满足学生需求。三是加强监督,确保质量。建议各学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代表、新闻记者等人员构成的民间学生餐监督机构,对学生餐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5.锻炼、投入、调配相结合,形成合理的一体化配套机制。一是重视学校体育课,课时不应被其他课占用,各县市教育局对本辖区学校的体育课开展情况搞好督察。二是适当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县市比较大的学校可以单独建立体育馆;一般学校和财力不足的一些县市,为节省财力,建议建立大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全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基地,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少年宫功能,使中小学生有处可玩。三是加强调配,县市合理控制本辖区各学校学生数量,按照各学校教学条件,合理确定学生数量,严格控制跨学区入学。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延吉市市长)

上一篇: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下一篇:一个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