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时间:2022-10-18 04:17:09

试论当前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指导对象、内容、功能、组织构成及形式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树立目标意识,确立职业理想;完成就业准备,提高各项能力;实现就业冲刺、完善自我推销;努力转变角色、及时适应社会。就业指导应专业化、专家化和人性化,同时正确认识职业测评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指导 职业测评

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4年为280万,到2006年达到413万。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只是停留于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工作思路。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指导对象和内容上,以毕业指导代替就业指导。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只是一种狭义的职业指导,其服务内容和范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仅仅指向毕业生,忽视了高校更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完全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状态。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指导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指导的功能上,以就业服务来代替就业指导。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职业,毕业生找到工作就是万事大吉。实际上,就业指导所要完成的职业指导功能远非如此,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以及学会做出现实的职业决策的技能。

在组织构成上,当前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但就业指导工作往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等内容。在对高校各年级大学生实行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职业指导方面,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做的显然不足。究竟如何组织现有的就业指导机构,如何满足其人员构成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摆在当前高校职业指导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指导的形式上,以政策指导或思想教育来代替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形式也非常单调,只有很少的几所高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而大多数院校则以政策指导或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来取代就业指导,即使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职业指导形式,但是也是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得到利用。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仅限于就业指导,因而,工作过程只限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行。从这项规定中不难看出,这一工作程序显然将工作重点只指向了毕业生。但是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是贯穿在整个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的。

二、推行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探讨

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日常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将是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

1、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高校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许多行将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都面临着相同的一系列问题:我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吗?我应该为毕业做哪些准备?我适合做什么职业?他们或面临择业不知何去何从,或在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或在应聘时左挑右捡、眼高手低,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准确设计,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以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因此,大学生提前作好升学就业的计划十分必要,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专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人们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和所走过的职业生活的历程。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它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具体地说是以个体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性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也许一生中从事多种职业但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种相对稳固、适合自己的职业。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而更需要大学生们做好择业前的种种准备工作。高校就业指导更要从多方面为大学生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提供科学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学识、爱好、机遇、工作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学生自己。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但由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多年来内容陈旧,更缺乏个性化指导,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还很陌生。所以,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帮助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优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锁定目标,规划人生。

2、职业测评应是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

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的职业选择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人人都有职业选择的机会,而职业选择的焦点就是人与职业相匹配,即寻找与自己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他提出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第一,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等个人特征这可以通过人员素质测评和自我分析等方法获得。第二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以获得有关的职业信息。第三上述两个因素的平衡,即在了解个人特征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适合个人特点又可以获得的职业。帕森斯的这一理论,深刻影响着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就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由国家统包统配的用人制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人才市场的建立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由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的难度根据职业类型学和职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每一种职业甚至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具有一定的、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因而对从事该职业或职位的人员也会提出不同的心理要求这些心理要求包括性格上的、智力上的、职业能力倾向上的和知识技能上的。反过来,不同的人由于其遗传与环境教育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在性格、智力、职业能力倾向、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广泛的个体差异。只有当职业或职位对人的要求和求职者个人心理特点相一致时,才能达到职称其人、人适其职的境界,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职业测评就是一种使个体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个性特点,指导就业者选择最适当的职业的心理测量工具。

职业测评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对人的一些基本心理特质(能力素质、个性特点)进行测量与评估,帮助他们进行个性特点和强弱项的客观评价,参照测试结果指导学生不断调适心理状态,调整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发展自我,选择与他的心理结构最匹配的职业,从而发挥其最大潜能,找到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三、加强职业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指导应专业化、专家化。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并非行政。要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与行政工作相分离,形成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保障就业指导科学地、规范地发展。职业指导人员除应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程序有足够的了解外,还应该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应的知识,并接受专门的职业指导培训。

职业指导应人性化,以人的发展为主旨。职业指导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人-职匹配,即求职者选择其适宜的职业,个人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与其适宜的劳动者相匹配,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人-职匹配往往过于客观化。所以,职业指导要人性化,充分关注人本身的诸如态度、期望、人格、价值观等择业主体的主观因素。

要正确认识心理测评的作用。心理测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手段,为就业指导人员所普遍使用,但进行心理测评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可使用的测试量表还比较少,不能满足工作所需,要努力收集或制作科学适用的量表。二是要正确把握心理测评的结果,因为测评量表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由此对学生形成定论,只能就学生的发展提出建议,以免造成心理障碍。三是心理测评量表的使用应规范,对没有来源、没有根据的量表不能使用,否则会使测试失去科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伟、赵瑛、张建民:新世纪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 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 杨勇:职业指导与就业技巧[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4] 陆竹: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J].贵州教育,2005(12).

[5] 卜再元、黄自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性指导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6] 曹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四大理念[J].中国青年研究,2006(8).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西部县域支行发展定位的思考 下一篇:对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