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条形码印刷质量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18 01:25:13

商品条形码印刷质量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对商品条形码的制版设计、印刷质量、印刷工艺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品条形码 条码印制质量 制版设计 印刷工艺

引言

商品条形码(以下简称条码)是用于全球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服务关系领域的识别系统。它的核心部分是电子贸易项目识别条码技术,条码包括EAN码和UPC码,及Code39、C128、C39等码制。笔者所在技术监督相关部门曾对辖区内部分印刷厂印刷的条码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在随机抽查58家工厂印刷的137批次的条码印刷产品中,其中合格的只有81批次,合格率仅为58.7%。明显低于国家抽查的平均合格率。在分析不合格条码的指标后,现就条码的基本特性,以及条码的制版设计、印刷质量、印刷工艺进行分析。

1、条码的结构

1.1 标准版

条码的前3位数字码为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 或地区) 的代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统一分配,并将其进行注册,这样,就保证了在国际范围内的唯一性与不重复性。“690”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首次分配给我国各生产厂家采用条码标志的第一个前缀码,近年来,又相继分配给我国“691”、“692”、“693”、“694”、“695”几个新的前缀码。目前,厂商识别代码已升至8位数组成,用以区别商品的制造厂家,第9~12位数字码为具体商品代码,最后一位数字码为校验码,是用来校验前12位数字码正确与否。

1.2 缩短版

前3位数字码为前缀码,中间的4位数字码为厂商代码和商品代码,最后一位数字码为校验码,其含义与标准版相同。凡需使用缩短版的企业、生产厂家,必须将自己使用缩短版的商品目录,报至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由中心再统一分配。各企业、生产厂家均不得自行分配。

2、条码印刷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2.1 制作缺陷

由于设计、制版、业务及印刷人员缺乏对条码的认识不够,对条码的基本知识不了解,造成的条码不合格情况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的设计人员往往只是将条码当作一个简单的图形来看,而根据产品的规格和自己的设计思路,随意制作条码的高度、宽度、空白区宽度、颜色,甚至还有将条码设计成四色套叠印的版面等,以致因为套印不准、重影弊病的出现,往往也是条码印刷不合格的质量源头所在。

2.2 制版质量不合格

如果出片机或菲林质量问题,出片后的条码密度不足或字符出现残缺弊病,以及采用硫酸纸晒制的条码,也容易因为条与字符的黑度不足,而影响条码扫描仪的正常识读。还有制版生产工艺控制不当,也是造成条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如树脂版材质不良问题,以及曝光或冲洗不当,都容易造成条码的条与字符出现变形或缺损。

2.3 胶印墨色不适及脏、糊版或掉版

若印刷油墨的供给量太大或太小,或者润版液的供给量太大,都会造成条码版面脏糊或印迹太浅,影响仪器的正常识读。还有纸张出现掉粉掉毛现象或纸张表面太粗糙,以及机器输墨系统和油墨中含有杂质等,也都容易引起脏、糊版或掉版弊病的出现,使条码出现模糊不清的印刷质量缺陷,不能满足仪器的识读要求。

2.4 印刷压力不适或不均匀

若印刷压力太轻,就会造成条码颜色密度不足或不均匀,影响仪器的正常识读。反之,若印刷压力太重,就容易使条码出现变形以及糊掉弊病,使条与条之间的空白区变小,也可能影响仪器的正确识读,也是造成条码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2.5 符号等级

按照GB/T 18348-2008标准中的规定,条码的符号等级的技术指标要求≥1.5/06/670±10,其中1.5代表符号等级,06为测量孔径标号(测量孔为0.15mm),670为测量光波长,其允许偏差为±10nm。符号等级1.5/06/670是对条码符号的最基本质量要求,其检测规则是:10次的测量,只要一次出现译码错误,则判断高条码符号等级为0,即不合格。

2.6 空白区宽度

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EAN-13条码的左侧和右侧的空白区最小宽度标准分别为3.63mm和2.31mm,这是制版设计时必须执行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底色镂空时要根据条码的规格,在左右两边预留一定的空白宽度,才能确保仪器的准确识读。

3、条码印刷质量的控制

3.1 油墨

油墨的颜色搭配应充分考虑油墨的偏色,油墨的偏色对条码的影响很大。金墨和银墨的反光度和光泽度会造成镜面反射效应,影响扫描器识读,故不能用于印刷条码。条颜色是黑、蓝、绿和棕色的,空颜色可以是白纸原色,或者是配黄色、橙色和红色等。有颜色的纸,最好在条码部位印刷白色为底,使条和空的颜色反差更加明显一些。切忌将条空隙的颜色配成与条颜色相近,如条颜色为黄色、橙色和红色,而空颜色是白的。此外,油墨的浓度和墨层的厚度也应适合条码印刷要求,过稀或过浓对印刷质量效果都不好,甚至会影响正常的识读。一般油墨饱和密度要求为:黑色油墨1.8~2.0;青色油墨1.45~1.70;品红油墨1.25~1.50;黄色油墨0.90~1.05;其他专色油墨0.80以上。由于印刷工艺上的差异,印品墨层的厚度也不同,一般胶印为2~4μm;凸印为8μm;柔印为10μm;凹印为12μm;丝印为30μm。

3.2 承印物

由于条码识读时,其扫描光源是以45°角入射,而反射光采集角为15°,当反射光超过15°范围时,就无法收集到反射光信号,即相当于黑色效应。所以,为满足条码扫描的这一特点,要求承印物具有良好的光散射特性,而不能出现镜面反射。白色透明的塑料薄膜、镭射纸、镀铝纸、金卡纸、银卡纸表面的特性,就不能满足仪器漫反射扫描识读的要求,因此,不能直接印刷条码,而应该先印刷白色的油墨托底,然后在白底色上印刷黑色的条码,才能为仪器扫描提供有效、可靠的识读条件。

3.3 印刷质量

条码符号是扫描识读的信息源,这就要求所印刷的条码必须整齐和清晰,条符应无明显残缺,空白处无起脏墨迹。为保证条码的正确识读,条码上的疵点和污点的最大直径应小于或等于最窄线条标准宽度的0.4倍。印刷后的条码中的线和空白应有明显的反差信号,其空白处的反射率应尽量大,而条的反射率应尽量小,PCS值(色差对比度)越大,条码的反差信号也就越大,可识读性能也越好。

3.4 印刷位置

条码符号位置在设计时就必须确定好,主要应该考虑以符号不变形、不易受损、易于识读为原则。通常条码置放于商品外包装的背面或侧面。考虑到印刷工艺特点,拼版时应使条码方向与滚筒的周向相对应,以免使条与空之间出现伸长变形,而影响扫描时的准确识读。由于包装方式、特点差异,条码印刷位置也有所不同。一般箱式包装条码印在箱体下部右侧;罐装和瓶装包装条码最好印在标签的一侧下方,并且条码符号表面曲度不要超过30°;桶形包装条码也最好印在桶的侧面,并且条码的方向不要与周向相对应,避免条与空出现变形。若侧面不能印时,则可将条码印在盖子上,但盖子深度不可超过12mm;袋状包装有底且底面较大,可将条码印在底面上或印背面的下部中央;书刊条码通常印在封底或护封的左下角,且条线的方向与书脊成平行状。另外,从产品包装和运输特性等方面考虑,切记将商品条码放置在容易受损的部位,如在线自动输送包装过程中与机器部件相摩擦的部位。

结语

终上所述,条码是产品印刷中的一个重要信息,对于条码质量控制,要从设计入手,并与印刷相结合,在符合即定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特点,才能印刷出高质量的条码。

参考文献:

[1] 张红普.条形码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现状[J].广东印刷,2003,(01)

[2] 王琪,王素玲.条形码印刷与质量控制[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7,(01)

[3] 张红普.条形码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现状[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3,(03)

上一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浅析 下一篇:规则引擎下的舰艇智能兵力决策支持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