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18 12:53:58

肺癌术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随着介入影像的不断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肺癌治疗多数采用外科治疗,既然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肺内复发和转移较多。主要根源是肿瘤体积过大,同时有分叶改变,肿瘤包膜不完整。目前尚无防范术后复发和转移治疗措施。本文报告84例肺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预防多次给予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旨在进一步探讨减少肺癌术后再次复发和转移机会,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84例,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8.2岁。主要临床症状,发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全组病例术前均经胸片、断层、CT检查,并经支气管镜或/和痰脱落细胞学、病理学证实。中央型26例,纵隔旁型2例,周边型60例,其中磷癌38例(占45.2%),腺癌26例(占30.5%),未分化癌20例(占23%)。本组属于Ⅱ期69例,Ⅳ期15例。肿瘤直径最大9.0×7.9cm,最小直径3.0×4.2cm,绝大多数肿块呈分叶表现。肺癌手术根治的标准是,无肉眼残留癌及无远处转移,术前痰落细胞学阳性,而术后查痰脱落细胞学均为阴性。肺癌术后介入治疗的适应征为,身体状况较好,血像基本正常,心肺肾功能正常,伤口愈合,出凝时间正常。所有患者在肺癌手术后2~3周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是最佳时间。

1.2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插管法,在电视透视下操作导管,寻找患侧支气管动脉开口,当导管插入支气管动脉时,固定好导管,然后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根据表现,再选择插管或病灶供血动脉,若未见明显血管改变及残留病灶可行单纯大剂量灌注抗癌药物,应用表阿霉素60mg,丝裂霉素50mg,环磷酰胺10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60ml。注射时速度要缓慢15~30分钟。

2 结果

2.1 肺癌术后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本组84例原发性肺癌手术后,全部采用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抗癌药物治疗的中位生存率26.76±3.54月最长存活时间61个月,至今存活46例,死亡38例,死亡主要原因有呼吸功能衰竭28例,大咯血4例,多脏器衰竭9例,骨转移3例,脑转移4例,其他原因2例。该组资料的一年生存率为80.5%(68例),二年生存率63%(53例),三年生存率74%(62例)。其中8例肿瘤包膜完整的至今存活,病理高分化者34例,至今存活21例。术前痰脱落细胞学检查25例阴性,至今存活16例。本资料研究发现其生存时间亦与大剂量灌注治疗有密切关系,可以提高预防和延缓肿瘤转移机会,同时还可以达到肿瘤术后不复发和转移目的。

2.2 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主要是肺内局部扩散12例,肝3例,脑2例,骨髓1例,其他1例,肺癌术后复发时间,6个月内1例(1.19%),12个月内3例(3.57%),1年内复发10例(11.9%),2年内复发30例(35.7%),3年内复发52例(61.9%)。

2.3 常见并发症:有胸骨后灼热感、肋间痛、背痛、发热、腹部疼痛等。本组大部分病例都有不同症状出现,经对症处理一周内症状消失。还有较重的并发症发生,如异位栓塞,栓塞剂返流肠系膜动脉,引起小肠坏死,返流到肋间动脉,造成肋间皮肤坏死。脊髓动脉损伤,应给予扩张及减轻水肿药物,大多数经过对症处理在1~2周内都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肺癌手术切除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是目前最有效预防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最佳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见到肺癌仍为中晚期,早期肺内转移和多个病灶,这都是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根源。肺癌手术切除进行介入治疗,可进一步延长中晚期肺癌的生存期,减少肺内复发和肺以外转移。

3.1 肺癌术后介入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是关键:肺癌发病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以往常规采用外科切除病灶及相应的肺段和肺叶三大类,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方法,即使扩大手术范围,加之周围有潜在转移存在,并不能彻底的根治病灶。另外,术中切除肿瘤被人为挤压和破裂,都可以造成术中转移和扩散。另一点就是手术切除后对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造成低下,也可以导致肺内早期扩散、复发和转移。基于上述原因,在肿瘤术后,相对发生转移高危期,进行预防性动脉介入是完全必要的。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化疗可直接对残留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正常肺组织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双重供血系统,其中20~30%来自支气管动脉,70~80%来自支气管静脉,而肺内恶性肿瘤的主要血供来自支气管动脉,一般认为在95%以上[5]。因此,经导管支气管动脉直接灌注大剂量抗癌药物,增加了药物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文献报道,动脉内给药较静脉全身给药,肺内药物浓度增加2~8倍,疗效提高4~10倍。肿瘤内药物浓度与杀伤肿瘤细胞数成正比。这就是动脉灌注化疗优于全身静脉化疗的主要原因[6]。本组患者行切除术后2~3周以后进行介入治疗,并给予r-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一ⅡLAK细胞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最佳疗效。作者认为:手术切除后要有系统性介入治疗,同时给予免疫药物及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3.2 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早发现,早治疗:本组6例行肺癌切除术后6个月,支气管动脉造影,提示血管有异常改变,考虑肺内复发和转移。经CT薄层扫描检查证实为肿瘤复发和转移。对6例病人行支气管动脉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多数患者肿瘤缩小,3例肿瘤完全消失。间隔时间20~50天,重复3次以后有42例(50%),3年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转移。这就充分说明了肺癌手术切除后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及配合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控制和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6例中除2例死于呼吸衰竭以外,其余都存活,即说明早期发现肺内复发,及早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对复发的患者即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提高生存期。

3.3 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本组生存率较文献报告单纯手术加化疗及免疫治疗者要高,而复发率要低[7]。要想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应改进预防性治疗方法,必须采用动脉及静脉双向介入治疗,才能达到彻底杀灭残留在静脉系统癌细胞,同时又能预防静脉癌细胞转移。另外一点要改进灌注化疗药物方案,减少残存癌细胞耐药性。本组多应用三种抗癌化疗方案,且几种化疗方案应交替使用,以使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就能够完全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Katlicm,Carter D. Prognosticimplicationsofhistology,sizeand locationofprimarytumors. ProgCancerTher,1979;11:143

[2] 老年中心型肺癌化疗栓塞48例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48-449

[3] 黄福贵。老年人肺癌介入灌注栓塞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3(2):65-67

[4] 谷铣之.现代肿瘤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68

[5] 黄福贵.肺癌的介入性栓塞化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2:6

[6] 李麟苏.临床介入治疗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

[7] 穆魁津,何冰主编,今日内科,呼吸病分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82

上一篇:切开挂线及中药纱条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45例 下一篇:从456例新型流感中分析及病态发展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