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河南开放的几点机遇

时间:2022-10-18 12:31:37

【摘 要】“开放”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自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规划至今,中部各省市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开放”二字。河南作为我国中部省份之一,区位上承接东西、贯通南北,在开放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利用有利条件,取得了飞跃式的跨越。河南的对外开放与其他省份相比,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新时期,河南开放不仅面临着挑战,而且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新时期河南开放面临的发展机遇,本文拟从提升河南形象、发展河南经济、重塑中原文化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从河南形象、经济以及文化的开放把握住这些机遇,引领河南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开放 机遇 形象 经济 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09-02

河南,对全国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全国范围内比较重要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在进入新世纪十余年以来,河南对外开放程度日益空前,同时在开放中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全球范围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加大;从国内范围看,我国自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河南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河南省内来看,经过近十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河南省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河南形象、发展河南经济、重塑中原文化,把握住形象、经济、文化方面的机遇,将有助于巩固河南持续开放的发展成果。

一 提升河南形象的机遇

一个地域的形象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就像是一个人的脸面一样重要。这里所指的地域形象,是指这个地区外部公众对这个地区的形象的整体评价,地域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开放的环境中。诚然,地域形象不仅仅是由该地区活生生的个人来体现,也关乎该地区的政府以及社会风气。不可否认的是,河南形象塑造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方面,比如,对于个人来说,一段时间内某些地方出现了由个别河南人所为的不良行为,严重败坏了河南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企业而言,一些河南当地企业做出的制假贩假行为,着实影响了河南各类企业的信誉;对于政府来说,一些干部不能严守清廉作风,一些政府部门吃拿卡要,破坏了引进外商投资的环境,这些因素都成了阻碍河南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绊脚石。

河南的开放,必须从提升河南形象开始。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非常重视对河南形象的提升,通过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联系点,进一步探讨形象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牢固把握舆论树立形象的风向标作用。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正面宣传,做好主动引导、内外并重,创新舆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河南人民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开放创新的形象。如商丘市2013年7月开展的“商丘好人”评选活动,就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生活全领域,把各种好人好事、凡人善举积累成大气候,弘扬正气,着力提升形象,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凝聚道德正能量。

同时,河南省还注重加强教育培养,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及人民群众的素质,实现个人对河南家乡的整体认同感;打造廉洁高效的职能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引进外商外资。另外,舆论的传播历来都有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导向作用,认真总结舆论导向方面的经验,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报纸杂志、数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展示河南形象,传播河南形象。河南的开放离不开形象的提升,应要牢牢把握提升形象的机遇,树立河南人民及政府的新形象,充分发挥形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

二 发展河南经济的机遇

一直以来,河南省整体对外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河南省进出口规模偏低的问题一直存在,河南的GDP总量在全国处于前列,但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处于中游水平,不仅低于沿海地区,在中部省份中排名也并不靠前;还有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出口商品的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偏低,缺乏自主创新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欠缺,难以形成较大的出口规模,就算是作为河南省出口支柱产业的有色金属行业也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河南省在利用外资规模方面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也不占优势,外资项目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整体来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并不协调。

尽管河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相继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还特别为河南的对外开放“开小灶”,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文件,新时期河南的开放已盼来“东风”,河南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已步入了“快车道”。

在“引进来”方面,利用外资的领域在扩大,外资来源也在拓宽,涉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制造业等领域。据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南落户,很多全球性产品都打上了“河南烙印”。在“走出去”方面,河南省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张了境外投资、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等业务,并且和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对比这些业务均处于前列。正是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性战略中,河南经济正快速地发展着。2013年12月18日,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了《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对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郑州、洛阳居第一、二位,前十位河南占了6个名额。2013年12月19日,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4)》,报告统计,2013年全年河南省生产总值将增长9%,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5%。可以说,开放促进了河南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河南的进一步开放也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

三 重塑中原文化的机遇

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文化的提升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河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漫漫历史的更迭中,河南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河南的文化发展也曾几度达到鼎盛状态,河南文化属于中原文化,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带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由过去的大西洋沿岸转向现在太平洋沿岸的亚太地区,自中国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根据我国现代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国内发展的重心也将从沿海发达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河南地处中原,连接东部与中西部,必然会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心。经济重心的转移,同时意味着文化重心的转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河南及中原文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河南要利用中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厚实的特点,发挥中原文化的优势地位,不遗余力地打好文化牌。近年来,河南省通过举办“中原文化港澳行”“发现河南之美”等一系列境内外宣传推介活动,重塑了中原文化,实现了“文化开路,经贸推进”的发展战略。同时,河南省和省内一些城市近几年通过各级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提升了自身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千年,中国洛阳”“壮美太行,丰采新乡”等,配合着这些宣传语所拍摄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更是以其新颖的创意和精良的制作,塑造了良好的中原文化和城市文化品牌。2013年3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河南成功举办“中原之夜”主题活动,向与会的300多名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总裁、高管充分展示了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进一步推动了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河南要实现全面发展,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发展文化,再创中原文化的繁荣,进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和全省的全面开放。

诚然,河南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会以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为切入点,促进河南整体形象的提升。以重塑文化和提升形象为基础,提升经济增长的文化品位,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总而言之,河南要紧紧抓住在重塑文化、提升形象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机遇,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扩大开放与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发言摘要[N].河南日报,2012.3.23

[2]张婕.河南省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曹玉涛.中原根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3.5.23

上一篇: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与实施 下一篇:基于CSCL机器人创新教学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