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策略

时间:2022-10-18 12:08:31

新课标下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策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在不断地创新、发展、进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推进的过程,由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即使教师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课堂上也往往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使教师措手不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但语文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捕捉信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点拨,那么课堂上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定会绽放光彩,成为这堂课中的亮点,进而促进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的讲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亦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课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一味地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不足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通过现实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明显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举一些学习成功的例子,比如在作文课的学习中,可以拿一些优秀学生的作文来进行展示,通过当场阅读展示的形式激发其他学生向这些优秀学生看齐的念头,从而做到主动学习。

二、以语文新课标为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国民素质,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指对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关怀,即所谓的“人文精神”。它代表人们对于美好人生的追求,崇尚以人为本的感性和情感,尊重人的想象,提倡生活的多样化。综上所述,人文素养包含了为人处世所需要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人文精神不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对人文素养的塑造,初中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变得功利,只单纯地强调初中语文课的“工具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调,让原本最富有人性魅力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使初中的语文课变成了应试训练课。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会导致社会上人文精神的集体缺失、道德滑坡,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快速发展是不利的。例如近年来屡见不鲜的中学生犯罪案件令为人师的我们心痛不已。因此,为改变教育现状,我们要呼吁语文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回归。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未来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技能素养,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最起码应该有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做的定位,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人性化的一种肯定。所以说,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此为载体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而付出努力。

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受既往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答案标准化模式的影响,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对此篇文章的阅读感受,许多老师甚至教育学生只要背下标准答案就会中考无忧。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它大大降低了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学生养成了不自主阅读、不爱思考、依赖老师的习惯,而老师亦养成了为学生灌输答案的教学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习积极主动性受到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退化。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却不喜欢上语文课,认为其无趣,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了教师教学的问题上。老师大多忽视学生的兴趣及自主阅读的权力,一味地通过单一的模式灌输知识给学生从而实现自我满足的教学,这对初中生的成长发展很不利。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充分调动读者思考能力、思维活跃度的阅读方式,它提倡自主阅读、自主理解。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学生学习要达成的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中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量里,我们无法完成整本书的教学任务。只有每课侧重进行目标训练,采用长文短教,才可以起到高效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准确而简明的定位,是长文短教的首要条件。准确而简明地确定了教学目标,要做到长文短教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重要因素。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纲挈领的问题。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要切实做到长文短教,就必须抓住这些“点”、“线”、“面”,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带动全篇文章的理解,快捷、顺畅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一根主线,着眼于“面”来质疑,以涵盖面广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思维活动,从而带动全文的理解;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斌英中学)

上一篇:高安屯:垃圾场十年变身后花园 下一篇:昭衍:率先接轨国际新药安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