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类散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8 12:05:00

锡类散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2021-01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我院自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102例迁延性腹泻病儿采用锡类散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2例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6~26个月,病程均在2周以上;大便呈稀水样31例,粘液便16例,糊状便9例;大便次数每日5~10次42例,每日10次以上14例。大便常规:镜检无异常32例,白细胞(+~++ )6例,脂肪球(+)18例。大便培养38例:26例无致病菌生长,6例大肠埃希氏菌生长,4例变形杆菌生长,2例肺炎杆菌生长。

1.2方法:随机将病儿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及时处理并发症,必要时静脉输液纠正水电介平衡紊乱,给予中药锡类散(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0.6~1 g/次,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按常规剂量使用。保留灌肠注意事项:(1)体重10 kg,每次锡类散1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日2次,间隔6小时;(2)每日1次给予清洁灌肠,1小时后再给予药物保留灌肠;(3)溶液的温度应接近体温;(4)灌肠后稍抬高臀部,并保持此半小时;(5)注入的速度应缓慢,使药液不外流;(6)肛管进入深度约15 cm左右;(7)药液自然流尽后夹住肛管,同时捏合臀部,按压数分钟。

1.3疗效判断:有效:大便次数每日在3次以下,水份明显减少,大便镜检正常;无效:大便次数性状、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结果

2.1入院时病程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病程(15.85±2.43)天,平均住院时间(5.18±1.32)天,对照组分别为(16.30±1.87)天、(8.76±1.57)天。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

2.2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注:总有效率比较P

3讨论

腹泻病在就诊的病儿中占相当比例,迁延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若无指征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造成正常肠道菌群失调,机会致病菌得以繁殖,使腹泻迁延不愈,长期腹泻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绒毛萎缩、糜烂、溃疡,严重者黏膜坏死[1],锡类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修复糜烂和溃疡之功效,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有报道认为[2]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与药液在肠内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灌肠管插入15 cm深度,将药液直接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3],既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抬高臀部15~20 cm是使药液向结肠深处流动,扩大与结肠黏膜接触面积,防止药液流出,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效好,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值得儿科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红,鲁桂鸣,李春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9.

[2]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

[3]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734.

收稿日期:2007-03-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下一篇:健康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