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流向何处?

时间:2022-10-18 11:47:01

生活污水流向何处?

亲历污水处理厂

虽然与暴雨擦身而过,但北京入伏前还是淅淅沥沥的连着下了几天雨。一片绿色草坪和被雨水洗刷过的平坦路面,令空气都新鲜了起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一直认为污水处理厂是个难以接近的地方,蚊蝇密布,弥漫令人呼吸不畅的气味。然而,眼前的污水厂更像是一个绿化很好的园地,还能看到蜻蜓的曼妙身姿。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清河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占地面积为30.1公顷。一二期工程总规模为每日处理污水40万吨,处理设施2004年底相继投入使用后,清河闸以上水道基本没有城市污水排入。 2012年4月三期再生水厂工程投入运行,规模为每日处理污水15万吨,三期污水处理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去除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浓度(SS)等污染指标,同时去除氮、磷。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不仅满足《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部分水质还可满足IV类地表水水质要求。

日常生活中,我们洗碗、洗澡、洗衣服还有冲厕等都会产生生活污水,也许你也曾思考过,这些水顺着下水管流走以后去了哪里呢?实际上,这些生活污水中的一部分就会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仅前六个月,清河再生水厂15吨MBR系统处理污水就达2212余万吨,日均处理水量达到12余万吨。

污水变中水,回收再利用

据了解,清河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西郊风景区、高校文教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清河工业园区的污水。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一部分会进入再生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另一部分将排入清河河道作为景观补充水。那么,污水如何变成可二次利用的“水”呢?

清河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参观了“生物反应池”,经过活性淤泥与水的反应,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会大量削减。当工作人员将泥水混合物倒入干净的空瓶后,大约十几分钟后,活性淤泥沉淀,而淤泥上方的水已成为无色透明状态。

据介绍,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先后需要经过多道处理程序。从污水总进水开始,首先要经过格栅处理,粗格栅和中格栅基本过滤掉污水中较大的杂物。而后还要再经过1毫米的细格栅过滤掉人的头发等细微杂物,以免这些杂物对处理设备造成缠绕,导致损坏。

初步处理的污水下一步将进入曝气沉砂池进行除砂处理,而后才会进入生物反应池进行二级处理,最后泥水混合物在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后,污水厂的出水口就能看到处理后的“清澈”的再生水了。剩余污泥则会排放至脱水机房进行脱水处理。

再生水,也就是所谓的“中水”,虽不能饮用,但可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绿化等。人们通常将自来水叫做“上水”,污水叫做“下水”,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二者之间,故而得名“中水”。

据北京市环保局2013年上半年总量减排联合督查工作指出,北京市今年的主要污染减排目标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四个项目的减排目标均为同比削减2%。其中前两项为大气污染减排目标,后两项为水污染减排目标。

据清河污水处理厂厂长顾剑介绍,清河污水处理厂三期的15万吨再生水处理MBR系统2013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消减量为12966余吨,氨氮消减量为1105余吨。今年的减排任务已基本完成。

再生水将成为城市“第二水源”

国内外大量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的成功实例,验证污水再生回用于工业、农业、市政杂用、河道补水、生活杂用、回灌地下水等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000年至2003年的大旱肆虐澳大利亚,5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始进行污水再生处理,以减缓限水政策的影响。以色列也实施了含水层蓄水回采计划,提供多年再生水储存,可供干旱年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为保护几种濒危物种赖以生存的盐碱滩栖息地,美国圣何塞-圣克拉拉污水处理厂夏季出水排入旧金山湾受限,不得不进行污水再生处理,将再生水配送给附近的卫生区回用,保证夏季实现“零排放”。

显然,在水量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却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再生水势必将成为缺水城市的第二水源。

谈到排污减排进展,昌平区副区长苏卫东告诉记者,昌平区主要问题在于人口增长多,私搭乱建多。不过,未来3年将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委托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以解决该区污水减排之困。使得该区的污水处理率从48%提高到90%。让人们口中的“逢河必枯,有水必臭”的昌平,转变为“河必有水,有水必清”的昌平。

据了解,北京2013年的水污染减排项目共计148个,覆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措施。部分项目已签订总量减排责任书,即年内必须完成减排任务。另据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将达8亿吨,占用水总量的两成多。

上一篇:思考未来“设计”走向 下一篇:别让营养不均衡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