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电算化运用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8 09:45:37

高校会计电算化运用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从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发展来看,存在着认识片面化、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学习、转变认识、吸纳培养复合型人才等策略,以求推进其蓬勃发展,为高校会计工作提供更加优良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1801

高校会计电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会计工作领域,用财务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目前,高校已基本实施财务会计电算化,并逐步向财务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迈进。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试点起步、推广运用、发展提高等三个主要阶段,并伴随高校财务内部管理的深化和财政改革的发展,高校会计电算化逐步向网络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

伴随着高校规模扩大,经济活动增多,传统的会计技术已无法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需求。鉴于此,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90%以上的高校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从传统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的转型,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由于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片面认识、缺乏复合型人才等原因,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也仅仅是:以会计核算为核心,用电脑代替手工记账,处理日常例行的数据资料,只是提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效率,所提供的信息只是对历史数据和基本会计信息的阐述,只是反映过去一段时期的学校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总结。这些都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不能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再转化为知识,最后转化为决策,推进高校科学规范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我国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运用的片面认识

基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部分高校的领导管理层、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建设不够重视。一方面,基于传统的会计理念或片面的思维定式,简单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纯的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做账的一个工具,只是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或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一些人把会计电算化简单地归结为财务部门的分内之事或专门业务,和其他部门都无关。实际上,这些片面的认识不仅制约着人们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对高校的重要性,也客观上造成高校管理层忽视了对财务分工、财务控制、财务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的投入,减弱了会计电算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2.2缺乏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以期能熟练使用、良好保养、正确维护、及时更新、有效管理财务软件。当前,多数高校会计人员虽然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只能依靠软件维护人员的帮助。而很多软件维护人员又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会计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两方技术的分割,极大地影响了工作进度。为此,高校急需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得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3管理环节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财务软件中的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的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模块,设计内容比较简单,功能不齐全。为此,要实现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就必须建立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方面在内的电算化,并依托财务会计电算化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真正实现会计的各项职能,为高校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有效财会信息。

2.4财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差

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单位的财会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分享给相关部门。目前,在高校中,财务软件仅限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难以及时查阅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人为提供的决策信息又滞后于经济业务,从而增加了财务部门的管理成本。同时,高校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多为通用财务软件,因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各个高校自身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各类学校的管理需求。

2.5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差

首先,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存在着财务人员利用软件修改数据的可能性,风险成本和危害高,易危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如何确保原始凭证与电脑数据真实统一,是会计电算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电脑具有攻击性、带有病毒的木马程序,网络“黑客”的侵袭,很容易使电脑瘫痪或者重要的财务数据被盗、被修改,容易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有些财务人员不严格遵守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安全规定,在处理财务数据的终端接通互联网、下载各种资源等行为,给财务数据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硬件组成比较复杂,若因停电或意外结束程序时,会造成系统崩溃和硬件损坏,降低财务工作的效率,造成损失。

3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加强学习,转变认识

首先,高校管理层要强化认识,大力支持和投入会计电算化工作,邀请专业人士,组织或参与财务人员一起学习,纠正以往的片面认识:会计电算化不是单纯的替代人工的一个工具,而财务人员也不是只有“算盘”和“账本”。其次,财务人员除了提高财务软件的应用

水平,在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中减轻工作量,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适应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在实现核算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管理功能,为学校提供及时、真实和完整的财会信息。

3.2吸纳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高校应从复合型人才建设上着手:一方面,在单位内部选拔一些有计算机基础并从事财会工作的骨干人员,到专业院校或机构进行系统的培训,内部培养、专业升级,促进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建设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公开引进一批既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并愿意长期投入到高校会计工作的人才,精心培养、工作历练,让他们逐步成长为高校会计工作的主力军。

3.3完善财务软件管理功能

目前,财务软件中的管理模板设计比较简单,功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现在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高校实际,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理念,增强财务软件的功能,完善软件中管理模块。例如,完善财务指标分析系统模块,通过对某项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动趋势,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预算管理,运用计算机控制预算执行规模,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学生的收费管理,对学费收缴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收费措施。此外,还应将会计档案管理、收据发票管理等纳入计算机管理,不断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实现高校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3.4推进财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财务系统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将人员借款、各院系、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信息生成文件,通过OA系统送至各系、各部门催收或报账;也可以将教职工工资、公积金、社保、科研项目经费和学生交费查询系统放于网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方便与师生员工便捷查询,从而建立一个相对开放、实时、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系统。

3.5加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首先,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杜绝威胁该系统安全的各种因素,制定多个级别的系统安全防护措施。诸如,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调节“IP安全策略”,严禁随意下载和浏览外网;在使用移动设备时必须先进行病毒扫描,有效防止木马程序和网络“黑客”地侵袭;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定期检测杀毒,避免病毒损坏操作系统导致数据外泄或遗失。其次,财务人员要保管好自己的数字证书、密码,要使用复杂的用户登录密码,并定期更换,防止因安全泄露而引起财务数据的篡改和丢失。最后,财务部门还应当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以防突然断电造成系统崩溃和硬件损坏。

参考文献

[1]王轶峰.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2,(7):6162,65.

[2]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综合),2007,(1):9293.

[3]赵钢.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07(12)上:6465.

上一篇:我国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 下一篇:沿淮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人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