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从有效的课堂教学开始

时间:2022-10-18 09:05:55

精彩,从有效的课堂教学开始

新课程改革自2000年启动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当初,人们茫然不知所措,一窝蜂地跟着课改。现在,人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新,教育思想越来越趋于理性,对那种虽热闹但不实用的教学课堂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有效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理解是:让每一位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 可以说,有效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一线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试想,如果每一节课都能省时有效,都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那样的课堂,该是怎样的意犹未尽、精彩纷呈啊!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于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时甚至是学习名师上课,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设有效课堂呢?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课尤为重要。

一、 课前:深挖文本,掌握学情

许多文本中,都有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东西,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都是一个考验。如果教师备课时,不去深挖文本,只满足于文本表面,那就无法了解作者、编者的意图,无法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将是多么肤浅和乏味,更谈不上有效了。当然,在当今发达的网络时代,精彩的教案随处可见。它们确实为教师备课减轻了负担,提供了思路,但绝对不能实行“拿来主义”,更不能替代教师的备课。原因很简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每位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中,教师怎么能“以不变应万变”呢?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情况,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水平,不妨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设计出有层次、有梯度的教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每个人学习的积极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的开始,只有把教学设计得活了、深了、广了,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 课中:有的放矢,关注生成

好的教案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当然是付诸实施了,这也是有效教学关键的一步。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路人,但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我们怎么预设,都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状况发生。因此,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在我校举行的“和名校牵手,同课异构”的活动中,北京人大附小的老师在评课时有一句话触动了我。他在总结执教的《和时间赛跑》一课时说:“这堂课给我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遗憾,当时一位学生说到了珍惜生命,可惜这个课堂生成我没有抓住……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合理地利用生成的资源,一定能为课堂增色不少。”是啊,一成不变的教案只能禁锢孩子们的思维,只有在灵动的课堂上,思想的火花才能四溅碰撞。所以,教师一定不能漠视课堂的生成,而应该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高效学习,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三、 课后:了解交流,及时反思

一堂课结束,许多教师都会回到办公室去和同事们交流这节课的效果、得失。事实上,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孩子们最有发言权。如果利用课间或闲暇之余,走进孩子们中间,与他们聊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说说未解决的问题,听听学困生的困惑,你一定会大有收获。相对于一本正经的课堂,孩子们会更喜欢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你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就应该扬长避短,及时进行反思了。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的反省和探索。它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因此,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隔了很长时间再来反思,当初的所思所想早已荡然无存,这种“返思”就会毫无价值可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唯有持之以恒地朝着这些方面努力,培养出熟练的驾驭文本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学生的能力、灵活的课堂应变的能力, 才能拥有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才能拥有高效充实的理想课堂。(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小学)

上一篇:关于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实用性思考 下一篇:巧设探究性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