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

时间:2022-10-18 06:46:30

扩大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

摘要: 2009年农村消费增速自1987年以来首次快于城市达15.5%,但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消费品,我国农村消费严重滞后。2010年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村消费上。本文结合实际对制约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

Abstract: The rural consumption growth in 2009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87 in city of 15.5%, but our country rural consumption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nearly two-thirds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ed only 1/3 of consumption goods of whole country, the rural consumption seriously lagged. By 2010, the foothold was put on domestic demand expansion in rural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restrictive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ali is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扩大;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

Key words: expand;Dali state;rural residents;consume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38-02

0引言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而扩大内需的关键还是农民增收。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人增加一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九亿元。农民消费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州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长期以吃穿为主的消费结构初步得到改变,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已逐步进入农村家庭,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收入、价格、产业结构、体制等诸多因素阻碍着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扩大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

1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大理州在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体格局下,消费品市场出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供需两旺,价格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消费热情高涨,消费结构和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43亿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县以下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09亿元,同比增长23.53%,农村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农村消费市场比重逐年扩大。2007年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为36.0%;2008年达36.3%;2009年提高到39.1%。第二,消费增长幅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7年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43亿元,2008年为37.62亿元,2009年是47.09亿元。说明中央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三,从消费结构和消费热点来看:看的从小彩电向大彩电、数字化转变;行的从自行车、小四轮为主向摩托车、汽车转变;住的从一层土砖房、木板房向多层的洋房转变;用的手机从村干部和个别能人等少数人使用向农民普遍使用转变;大件消费品销售渠道由原来的县城向乡镇转变。

整体来说,大理州农村消费存在整体购买力弱、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环境差等问题,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呈现明显的二元性。大理州的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1 农村居民传统消费观念浓厚,对新科技产品接受慢,认识不到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人并未摒弃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念,没能接受先进的消费方式,也没有从单纯追求消费数量向提高消费质量转变。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形成了“轻消费、重积累”的生活模式。农民一旦有了一点收入结余就把它积存起来,造成农民消费支出的不合理配置和消费结构的畸形发展。并且农村居民大多有“温饱即安”的易满心理,把发展和享受消费看作是一种浪费,存在消费短视。加之农民消费有明显的无计划性,跟风攀比心理较重。人情消费、面子消费有增无减,而且名目、种类繁多,如嫁娶、生儿育女、逢年过节、升学、参军、过寿等都要摆宴席,请客送礼,而且礼金越来越高,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导致后期消费动力不足。

1.2 农村整体消费水平低2009年大理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966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1%。中、低档耐用品还未完全进入农村家庭,比如空调器、微波炉等。由于在收获后农产品才能出售并转换成现金,农村消费呈现很强的季节性。春耕之时消费生产资料,秋收之后消费生活资料,秋冬是农村购买大宗消费品的黄金季节。加之平时忙于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农村居民平时只购买一些日常用品,而对于衣着、交通工具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则很少,其消费主要集中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重大节日。

1.3 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层次较低目前,大理州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已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正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70%以上,到90年代60%左右,再到21世纪初的50%左右,一直到2008年的46.4%。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同时也应看到,食品消费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较大,消费层次依然较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无论是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是与发达省份农村居民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生存型消费偏高,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偏低。2009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43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6.4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7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4.34%。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然属于“一吃、二穿、三住”的消费结构。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

1.4 公共产品消费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消费品供给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农村长期实行的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的传统保障方式。农村所能获得的诸如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品一直难以增加,享有的公共消费比重仍然很小。

2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分析

导致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家政策相对滞后,导致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由于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积累,致使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偏低,购买力不足。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在土地征用中农民的收入流失严重,这从根本上削弱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来源。加之,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服从于“以粮为钢”的思想,农业人口的收入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低收入的粮食生产中,导致他们收入不足,制约消费结构升级。

2.2 农村居民收入不高,收支带有不确定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来,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大理州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48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580元;家庭经营性收入2828元;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74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4.5%。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009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9%,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5%。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存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随着农药、地膜、化肥、电力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生产成本由过去的一亩地几十元上涨到现在的400元左右。这使农民对未来经营性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同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理州乡镇企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缓。加之,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流入地的限制,外出打工的机会相应减少。农民在外务工时还经常会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这就更加大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民支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农业再生产、子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必然增强农民的储蓄动机,尽量减少现期消费,以应付将来的不时之需。

2.3 供给结构不合理,商品质量问题严重多数企业把消费品供应与服务集中于城镇,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不足且质量低劣,使农村居民有限的购买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一些企业将农村当作城市滞销产品的倾销地,把劣质产品卖给农民,出现问题时一概置之不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农村市场多处于初级市场,市场秩序和管理比较混乱,监督执法工作又相当乏力,相对于城市农村打假目前几乎还是一片“真空地带”。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基本得不到维护。产品售后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厂家一般只在地级市设维修点,少数延伸到县城,农村难觅踪迹,很少开展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送货上门、使用指导、定期回访实为奢谈,农村居民消费存在后顾之忧。

2.4 农村基础设施差,流通网络不健全大理州农村基础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需求。其中焦点问题是水、电、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电话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以及收费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现代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二是商品流通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市场网点建设多为农贸市场类的初级市场,尤其是县以下的农村乡镇,基本上以私营个体的小商店为主。农村市场基本成了个体、私营商业的天下,形成了“买大件到城里,油盐酱醋找个体,日用百货赶大集”的农村消费格局。

2.5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还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网点,集约经营,县级银行基本只存不贷。虽然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农村,但在支农贷款方面力度不大。农民无论是生活性借款还是生产性借款,都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而民间高利贷又使得低收入农户望而却步。农村滞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偏颇的信贷政策成为影响农村消费扩张的体制。加之长期的“重生产,轻消费”的信贷政策,使农村消费始终处于紧缩状态。农民难以进行大额消费,从而制约了农村消费。

3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途径的拓展

针对大理州农村居民扩大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以进一步拓展其消费途径:

3.1 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农村消费政策的调节力度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应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以增加消费动力。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城镇高档消费品进入农村,丰富农村消费品供给。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如应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保障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政策和服务职能的落实力度。

3.2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从大理州实际出发,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规模效益,提升加工水平,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传统手工业、旅游业以及各种服务业等。同时要增加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村人口,使农业劳动力成为非农业劳动力,努力拓宽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

3.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网、供水网、供电网、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据估算,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电价调低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的拥有量会增加12.5台。如果这些产品开拓了广阔的农村市场,就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强的乘数效应,从而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以农贸市场为依托,以各类专业市场为中心,以购销网点为补充,并将连锁经营、销售、网络销售以及配送服务等现代营销手段延伸到农村,降低农村消费品进入市场的运输成本,为农村市场的商品价格创造下调空间。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确保农民消费权益不受侵犯。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村市场,让广大农村居民大胆消费,放心消费。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广大农村居民病有所医。逐步提高社会负担的比例,彻底使农村居民摆脱“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重病只等死”的状况。加大农村社会救助,让广大农村居民困有所帮。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地方政府职责,足额落实资金,合理掌握标准,解决好最低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困难问题。

3.5 调整供给结构,改进营销策略,完善售后服务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适应农民需求的产品,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实施符合农村实情的营销策略。如定期举办一些商品展销会,将批零网点向下延伸,组织赶集、送货下乡、走村串户等多种方式,把物美价廉的商品送到村,方便农民购物。完善商品销售服务,让农村消费者买得起,买得放心、用得开心。

3.6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整合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加快制定与农村信贷消费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农民有稳定的消费心态,形成有效竞争、有序运转的农村信贷消费格局。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探索建立由政府协调组织,财政、企业以及农户共同出资的担保公司,扩大农村互助担保组织规模,完善各种形式的涉农保险和互助保险机构。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农村居民以土地的使用权为抵押获得低成本的中长期信用支持,提高消费信贷能力。各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开发其它适合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的信贷新形式,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信贷品种,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信贷消费、利用消费,鼓励农民信贷消费。利用农村居民之间的攀比心理,把农村不同的消费群体联动起来以加大信贷消费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大理州统计年鉴2007年至2009年.

[2]李家新.消费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27.

[3]尹世杰.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费经济,2005,(4):3.

[4]何昀.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农民消费质量问题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123.

[5]柳思维.关于重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思考.消费经济,2001,(3):22.

上一篇: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政府投资项目和谐管理体系及应用